严父并不在屋里,刚刚被严二叔气的,索性就出去外头,免得又听到什么锥心的话。
古青娅看着弟弟妹妹,见严二叔钱氏出来,忙起身问道:“二叔,二婶,喝杯茶吧?”
钱氏瞥了桌子上老旧的茶碗一眼,眼里满是嫌弃,“不用了,你们奶奶生病了,可要用心点伺候着,别光顾着玩了。”
“知道了,二叔二婶慢走。”古青娅对钱氏的话也不在意,将人送到门口才回去。
“姐,二婶说这话啥意思啊,好像咱们只顾着玩似的?红娟堂姐她们怎不说来看一看奶奶,又不是说离得老远的。”严青茶小声地抱怨着。
古青娅看了严青茶一眼,“瞎说什么呢,别人怎么做是别人的事,轮不到我们来评判,我们做好自己就是了。”
古氏一直教育古青娅不要随意在背后议论人,说人坏话,尤其是长辈的事,因此,在教育妹妹上头,古青娅也原样照搬。
严青茶嘟了嘟嘴,心里有些不高兴,却没有继续说下去,几次的经验告诉她,多嘴往往没啥好结果。
严父不善言辞,但做事用心,即使大夫已经说了方氏没大碍,但他仍亲自守夜照顾,即便方氏催他去睡也不愿意。就这样,裹着被子,守在方氏床前,看着小炉子温着水。
第二天,得到消息的严水儿严双儿两姐妹就赶了过来,可以说是大包小包的,平时年节送的礼都没这么多。
“娘,可是有好点了?要不,到女儿家住几天,好养养?”严水儿坐在床边,给方氏调了调背后的枕头,拉了拉被子。
严双儿泪眼汪汪地拉着方氏的手,听严水儿说的,用力点了点头,“娘,大姐说的是,您来好不好?”
“哎,水儿,双儿,你们都来看娘啊。”这时,钱氏手里捧着炖罐,和严二叔一起进屋来,“娘,儿媳炖了燕窝,您趁热喝,对身体好着呢。”
严水儿伸手从钱氏手里接过,笑着说额:“二嫂,辛苦你了,我来喂娘,你和二哥坐会。”
同样是嫂子,严水儿的态度差得就多了,觉得钱氏会来事儿,古氏那样的,说起来都丢人,瞧瞧,这会不知道哪儿躲懒去了。
“不辛苦,不辛苦,你们俩大早上赶过来,还没吃吧,我去厨房看看。”钱氏笑着说道,想刚才瞄到古氏在厨房里折腾,自己过去可以顺道把功劳截了。
严水儿转身,摸了摸炖罐,温度适宜,心里不由更满意了几分,“娘,尝尝。”
方氏摇摇头,“没胃口,等会还要喝药。”
严水儿一听,就将炖罐放一旁,担忧地问:“娘,您没事吧,要不再去县里看看大夫?”
“是啊,娘,您都说没胃口了,还没事吗?”严双儿也紧张地说道。
“大清早的,吃什燕窝,一碗粥就够了。”方氏的生活习惯早固定了,即使生病也不会轻易改。
钱氏特地弄了燕窝来,要么是对方氏的习惯不清楚,要不就是做给两个小姑子看的。
…
第53章 习惯
严水儿听方氏这么说,也就没再坚持,将手里的炖罐放在一旁的小桌子上,“那我去厨房看下,都这个时辰了,熬个粥也该成糊了,霜儿,你陪着娘聊会。”
说着,严水儿就往门口走去,当看一个人不顺眼的时候,不管什么事情都能找到借口来责难那个人。
床上的方氏抬了下眼,转了下头,听到大女儿的脚步声已经在门外,眉头稍微皱了下,再感觉到小女儿还没缓过来的情绪,她心里不由长长叹了口气,这两个女儿啊,怎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性子呢?
“娘,您真的不跟女儿到城里住段时间吗?”严双儿仍不大放心,看了看这屋子,“这老房子也好久没整修了,住起来也不舒服,娘,您要是觉得住女儿家不好,就到二哥那去,可不好多了吗?”
方氏嘴角微微扯了下,“我就不去了,成为累赘也不好看,再说老房子我熟着,进进出出也不用人跟着,我着心里头自在。”
分别在子女的家中住过一段时间,也就大儿子这边最让人舒心了,人年纪大了,有的时候追求的就少了。有的人年纪越大越固执,而方氏反而看开了,然而就是看开了,看到子女们不团结,才觉得难受。
严双儿听了这话,觉得也是个道理,“娘说的是,不过大哥的债务不是都还完了吗,怎的还不把屋子整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