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元年纪/望京记_作者:秋犀(82)

2018-01-12 秋犀

  她本柔美的脸变得狰狞:“那我就告诉他,我们之间谁说了算!童高,你这个内阁首辅的位子,也是时候动一动了……”

  在太子让皇帝失望透顶的同时,大理传来的却都是好消息,一次又一次慰藉着皇帝焦虑不安的心。穆淳与白骞等人一道扶植张央成为大理王,张文铤为宁安王,白骞等一干人则被并入穆淳建立的炎朝政权中,协助穆淳在大理建立了与蜀地相仿的各项制度。

  抚南大军在大理彻底扎下根来,苍城及大理其他地区建造了各类练兵养兵之所,大理人本地人也可通过征兵的形式加入大军,军中和城里成立了教习汉话的机构,以加强炎朝人与大理人的沟通。更令人称颂的是,从炎朝来的军人获得准许,可以与大理姑娘通婚、组建家室,一时间军民同欢,人们对蜀王穆淳的拥戴超过了曾经的大理王室。

  与此同时,大理王室在不断的被压制和被安抚中熄灭了野心、看透了现状,选择依靠强大的炎朝。自此王权被逐渐架空,大理王室逐渐成为大理民族的一种精神信仰,被人们爱戴崇敬,享受着百年王室尊荣与优渥的待遇,却再也没有制定王法与掌控军队的权利。

  十月,穆淳向派人给皇帝送上贡品百余箱。

  大理之地,盛产之物极多,且都是中原稀缺。玉石、木雕、普洱、花茶、药材、染制品、棋子、葡萄美酒,各类物品华丽精美、琳琅满目。与岁末年初各地例行上贡不同的是,此次进贡的所有贡品都是“儿臣呈献父皇”,而不是以蜀地之王的名义献给朝廷。

  百余箱器物,当着新上任的几位礼部官员的面被打开,虽不是镶金雕银,却显然费了一番苦心,一时之间官员们都不知该说什么,想说“蜀王有如此孝心,陛下真是好福气”,却又觉得不妥,只得干站在原地。

  皇帝的手微微颤抖了一下,这是穆淳第一次向他表示孝心,竟全是华丽实用之物,想起皇后,他鼻头有些酸,那一刻他突然想,自己是不是曾经做错过什么。他不想让众臣看见他失态,忙忙起身离去,身后的吉荣一愣,忙对几位大臣道:“陛下累了,几位大人都散了吧。”

  第二日,朝堂之上几乎人人皆知蜀王穆淳给皇帝进献了礼物,童高竟在此时谏言:“蜀王能呈给陛下如此厚重之礼,焉知不是素日在大理搜刮民脂民膏所积,臣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说。”皇帝皱眉。

  童高得了皇帝同意,脸上笑容更盛:“虽说逆贼张守成已伏法,朝廷眼看就能接手大理统治之权,可如果蜀王殿下为了献媚邀宠,在大理一味搜刮,置百姓生计于不顾,那么只会导致陛下良策难以执行,白费陛下一番苦心。”

  殿中很安静,过了一会儿,童高忍不住抬头,看到皇帝没有表情的脸,复又跪下道:“臣失言,请陛下责罚,可臣句句出自对陛下、对朝廷的一片忠心。”

  项颂良在心中暗哼一声,老狐狸。

  皇帝思衬良久,道:“你说得对,朕不怪罪你,可朕也不能就此责罚蜀王,若他真是一片孝心,朕却怀疑他,那便要寒了他的心了。这样吧……”

  他将目光转向督察院左都御史岳谦,道:“朕的意思,派一名御史前往大理考察一番,看看蜀王是否当真存在不当行径,回来向朕汇报,朕再决定如何处置,岳大人认为如何?”

  岳谦一愣,随即道:“陛下英明,臣认为此法可行。”

  皇帝点点头:“那你觉得派谁去合适?”

  岳谦犯了难,如今朝中局势复杂,皇帝的心思也琢磨不透,前些日子刚出了礼部科考的事,皇帝虽没有怪罪太子殿下,却明显很是不悦,此次若是再查出蜀王在大理有行事不当之处……那他们督察院岂不是往枪口上撞了?

  退一步说,若是蜀王当真如之前京中传言的那般,在大理广施德政,得到蜀地和大理官员百姓的一致拥戴,那么这样的结果是否又会引起另一场腥风血雨?

  皇帝是天子,太子是未来的天子,如今这位未来天子的地位隐隐有了动摇之势,可他在朝中仍是根基深厚、势力盘根错节,稍有不慎,倒霉的不只是一个派去大理的御史,他这个督察院之首也会受到极大牵连。

  想到此,岳谦竟冷汗连连,皇帝见他迟迟不言,不耐烦道:“偌大一个督察院,连个人也派不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