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选择像其他业务员那样早出晚归,不是我不努力,而是没有出去的路费,海封是不包差旅费的,我必须省吃俭用。这个规章制度,激励了我更大的斗志,让我知道每一分钱对我的重要。
我对东莞是一无所知,也许出了海封,我就会迷路。当我去向老业务员寻求帮助的时候,换回的却是一双双白眼。看来,我只有自己去拼搏,自己去积极地开拓客户。
夜深人静时,我总是在想:我该怎么办?是否该放弃这种无谓的迷茫?
业务必须有一个零的突破。当别的业务员在外边积极开拓客户的时候,我选择了一步险棋——从内部寻找突破点,这是不是一个很可笑的想法?其实,作为一个刚入行的新业务员,首先自己的印刷知识不过关,去和客户沟通就会碰到把西瓜当芝麻丢了的蠢事。我把目标对准了业务经理刘锋,我知道,刘经理每年的年终奖是很可观的,而他的年终奖的分配是业务员总业绩的提成,这就意味着我业绩的好坏也会影响到他的收入。虽然可能是沧海一粟,但是我相信只要自己能通过试用期,刘经理一定会大力扶持我。
摸了无数次身上仅有的三百元,终于买来一条经典双喜香烟。在这条香烟里我倾注着对未来的希望。在一次刘经理下班回家之前,我找到了他,说是坐他的车顺路把我带出去买点东西。其实买东西是我的借口,重要的是我要把已经买好的东西送给他。在车上,几次欲开口,却找不到合适的话题。直到刘经理让我在外边不要待得太晚,我才鼓起勇气把装香烟的纸袋放在刘经理容易看见的位置,然后把纸袋推了推。刘经理打开后看到是香烟,便顿时明白了,因为我在公司是不抽烟的。他没有说谢谢,只是留给了我三个字:好好干。从他深沉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希望。
客户的资料需要靠自己搜集,没有人可以帮我,我更没有选择和其他新业务员一样从黄页上寻找。
放弃黄页其实是一个偶然的细节启发了我,到东莞前我就知道,东莞有个韦达电子集团,但是当我想在黄页上看到我熟悉的工厂名字时,竟然让我找到了海封,并没找到韦达。突然间,我感觉黄页上的东西太直接,我能想到的办法,别人早已经用烂了,原来还有不在黄页上的客户。况且黄页上的资料并不适合海封,海封对客户的要求非常高,如果大家都找黄页上的客户,而我找黄页外的客户不是机遇更大?我的面前出现了一片大海,想在极短的时间中寻找一根针实在是难比登天,然而我没有后退。
2
大多数的业务员每天都很忙碌,一天拜访好几家客户,而我每天像一尊石佛一样守在工厂,不知道怎么去开发自己的客户。二十多天过去了,我收获了另外的东西。俗话说,知此知彼,百战百胜!首先知道了自己在卖什么,才知道怎么去卖。别看这是很简单的事情,真正要了解其实非常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海封的机器都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印刷机器,有着强大的生产能力,客户也是世界知名的公司,比如戴尔、索尼、阿迪达斯等,这些公司对我来说是多么的遥远。海封是需要大客户来支持的,因为海封的印刷价格是很高的,在整个广东印刷界它的价格是没有半点竞争优势可言的。
当别的业务员出去忙碌的时候,我一个人在业务部发呆。还好,业务部有一台半退休的电脑可以上网,我就把东莞所有资产在二千万以上的外资企业资料打印出来。有了这些企业的电话,知道了他们做什么产品,我就做了一个分类,适合做海封客户的企业我一一记了下来,剩下的就是怎么去公关了!
通过请教刘经理,知道一般业务员直接找公司的采购人员就可以了。如果采购对我们的印刷品有意向,他们会向上一级领导反映,这样机会就比较大了。但是光有电话,不知道怎么去找负责印刷品的采购,也是扯淡的。我像一个迷了路的孩子终于知道东南西北,但是却不知回家的路究竟在哪。
再后来,上班的时候我就发呆,不是我不去努力,而是我自卑。看着忙忙碌碌的同事们,我就像一个被抛弃在角落的弃儿。无数次的电话,换回无数次的拒绝。以至于本来自信满满的内心受到沉重的打击,更怕旁边的同事取笑我连个业务电话都不会打。我安静地坐在办公室,只要有人打业务电话,我就竖着耳朵听别人怎么打电话,怎么和客户沟通,甚至专门找个本子把同事打电话的语言记录下来。慢慢揣摩别人的沟通方式和业务术语,并且不断练习这些公式化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