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簪录_作者:悠南桑(11)

2018-01-06 悠南桑

  华琬每次从京城回来,还不忘与葛氏些稀罕小玩意,比如香药铺子掌管送的一两颗香药丸子或者香片,前次还带回来用漂亮小瓷瓶盛的蔷薇水,葛氏新鲜和喜欢了好一阵。

  葛氏知晓华琬比同龄的小娘懂事,也不再是拖油瓶,平素对华琬大呼小喝的次数少了许多。

  这日华琬又要去京城送草饰,起了大早,那李仲仁也还未去学堂。

  因华琬不能替他送午食,故他多拎了个包裹,好在天气渐热,不用担心饼子太凉。

  华琬一边听窗外头芦花鸡觅食发出的咯咯声,一边将乌溜溜的发丝梳起,如郎君般在脑袋上拧个髻,再用方巾仔细扎上。身上穿的是李仲仁退下来不用的赭色短衫,细腰系上麻绳,乍一看是比李仲仁还要清俊的玉面小郎。

  华琬到了院子,见李仲仁还在,诧异道:“表哥,你这会儿去经馆怕是要迟到了。”

  乡县的经馆不若太学那般严格,但去迟了还是会被夫子用戒尺打手心的,抽出一条条红痕,华琬想了都觉得很疼。

  “爹说了,让我与你一道乘驴车至关阳县附近的官道,故纵是再迟一刻钟去,也不会迟到。”

  说完李仲仁将一油纸包递给华琬,“娘替你准备的炊饼,不过午时你应该还在京城,去吃热的馎饦汤,人会更舒服些。”

  “嗯,好的!”华琬弯着眉眼答应下,将油纸包仔细收好。

  李仲仁无奈地耸肩,华琬答应的干脆,可压根未将他的提议听进去。

  葛氏听见二人声音,从厨房探出半个身子,“你们还不快走,闲唠嗑什么,对了,琬丫头,这两日莫福回乡备土货,你去京城没人照应,自己注意一点,不要瞎跑。”

  “舅娘放心。”华琬娴熟地跃上驴车,还随手接过李仲仁的书篓。

  ……

  华琬至香药铺子几趟后,与仪香堂的伙计相熟了。

  这会进到铺子,正要打招呼,却见伙计双眉紧拧,伏在柜面上抓耳挠腮的,其身旁站了位年纪与她一般大的小郎。

  小郎身着葱黄色罗纱圆领长袍,整个人圆滚滚胖乎乎的,手上还抓块蜜糖酥往嘴里塞,脸颊上两块肿肿的肥肉,随嘴巴的嚼动一颤一颤。

  华琬见伙计未注意到她,正犹豫是否要上前说话,那小郎已两口吃完蜜糖酥,空着的肥爪子重重地招呼在伙计背上,伙计吃痛的‘哎哟’一声。

  小郎还不罢休,再招呼一爪子,含糊不清地凶着,“你不是会收钱么,怎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快算,否则我将你轰出去。”

  华琬快走上前,瞪着小郎不悦道:“好好说话便是,你怎么能打人呢。”说罢看向伙计,“全申哥,你没事吧。”

  伙计抬起头,“华小娘,你来了。”伙计欲站起身,可碍于身边小郎,愣是一动不敢动。

  小郎被华琬瞪一眼,脸颊上横肉一抖,心里腾起一股火,再见华琬装扮穷苦,没有一点顾忌,“我管教自家下人,你是什么东西,敢对我指手画脚的。”

  小郎声音粗,可在说理上华琬半点不肯示弱,脊背挺得更直了。

  伙计满脸无奈,生怕华琬惹急了小郎要吃亏,赶忙劝道:“没事的,没事的,我一点不疼,华小娘是送簪子来的吧,我这就去点数。”

  “不许去,”小郎大声喝道:“你没将这题算出来,哪都不许去。”

  “可,可少爷,小的是真不会啊。”

  小郎冷哼一声,一点儿不肯通融。

  原来小胖子是安掌柜的儿子。

  华琬上前一步,凑到柜面上瞧了瞧,一张宣纸上歪歪扭扭地写了道算术题。

  ‘将军点兵,三人一组余两人,五人一组余三人,七人一组余两人,问有多少兵士。’

  小胖子在逼迫伙计解算术题,华琬对算术虽懂得不多,可这题目她偏偏就知晓答案,原先她爹准备科举念术算时,她曾跟在旁看过,爹顺便教了她一些有趣的算术。

  “我知道,答案是二十三人。”华琬得意地背着双手。

  伙计一脸迷茫地看华琬,小胖子更是不屑,“你懂什么,别是胡乱说一通来讨奖的。”

  华琬算术不行,真要她头头是道地说出个所以然来确实不成。

  华琬歪着脑袋想了想,打开褡裢,取出二十三支草簪子,用最简单的法子,将题中的三种情形摆了出来,以此证明她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