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簪录_作者:悠南桑(177)

2018-01-06 悠南桑

  “嗯,听甄大人安排。”站在甄大人身边,华琬隐约能嗅到甄大人身上淡淡的降真清香。

  二人相伴往御街方向行去,隔了层厚厚袄裤,华琬察觉甄大人宽大直垂的袍摆轻碰她的脚踝,麻麻痒痒的,与她此刻心情一样。

  天未大暗,御街却已是极热闹喧哗了,鳌山灯会用丝绸搭成山峦之形,上头挂满形态各异的花灯,两旁还用彩绢结成文殊、普贤两尊菩萨,彩门上则盘旋两条装点了万盏灯烛的苍龙,棘盆竹竿上挂起纸糊的百戏人物,整个鳌山灯会很是壮观。

  华琬叫灯火晃的眼花缭乱,一不慎被提着灯笼打闹的孩童撞了满怀,幸亏赵允旻眼疾手快,华琬才没摔到地上。

  赵允旻见街坊四巷的百姓皆往此处涌来,鳌山灯会上的人越来越多了,扭头再见华琬仍旧一副懵懵懂懂的模样,叹口气,干脆牵起华琬的手。

  华琬用一丝几不可察的力气往外抽了抽,抽不出来,咧嘴笑的很开心。

  上元节本就是郎君、娘子各自寻有情人的日子,‘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词可不是随便念念的,是以赵允旻与华琬双手相携再寻常不过。

  周围不少百姓发髻上插着炭丸,炭丸明明暗暗显然是点了火的,赵允旻不禁好奇,询问华琬道,“阿琬,你可知世人为何将火丸簪与发旁,怎不担心将头发烧了?”

  华琬掩嘴笑,“甄大人竟不知,那炭丸唤作火杨梅,大约四五年前开始时兴,点了火远远瞧着像个小灯笼,上元节带着正应景,不过我和甄大人一样,担心将头发烧着,也未敢戴。”

  赵允旻了然,“原来如此,我于二年前入的京,去年独自一人,也不会有闲情出来了,殊不知有火杨梅这等有趣的玩意儿,记得我家乡,郎君是擅用白藤纸扎飞蛾标与发髻的。”

  “咦,京城也有,我幼时周围人就是扎飞蛾。”

  赵允旻嘴角噙着的笑意仿若隔世,他的家乡,便是华琬幼时的京城。

  华琬一路蹦蹦跳跳,抬头透过树梢看皎洁明月,一旁挂大红灯笼雕花青漆大楼里有女伶咿咿呀呀地唱《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上好佳节,怎唱如此哀伤的曲子,凭添怆然。

  赵允旻握着华琬的手紧了紧,笑道:“前头有百戏艺人,我们去瞧瞧。”

  临去瞧杂耍,赵允旻还不忘在挑郎摊货上买些南北珍果和乳糖圆子,让华琬眼睛和嘴都闲不下来。

  百戏里有吐火、刷大雀儿、走丝索儿……华琬看到精彩处是惊呼连连,赵允旻随手塞把碎银子到华琬手中,让她自去寻了欢喜的杂耍伎人打赏。

  这里百戏未看够,华琬就听见有人喊前头开始猜灯谜了,猜中还能送盏花灯。

  华琬书虽读得多,但猜灯谜本事极差,又偏好这口,忘记同赵允旻说一声,就抓着满手吃食往人群外挤,赵允旻无奈一笑,赶忙护住华琬出人群。

  华琬要主动牵赵允旻的手,却瞧见两熟悉身影,谢如英与何矜亦结伴来看灯会了。

  “甄大人,她们是我……咦?”华琬扭头要与赵允旻介绍,不想人却已消失。

  华琬一阵心慌,焦急地四处张望,埋怨自己不安分,四处乱挤,竟与甄大人走散。

  华琬原地转两圈,早将谢如英和何矜忘记,要跑回百戏那寻人了,何矜又瞧见了她。

  “阿琬,你一人来逛灯会,林馨呢,还在家未回凝光院吗?”何矜拦在华琬跟前,惊喜地说道,她有许久不曾见到华琬,还颇为想念这单纯的小娘。

  “林馨要上元节后才回来,我是与……”华琬一脸沮丧,甄大人不见了,就算说了是与甄大人一块出来,她们也不知道是谁。

  “听说你已经是凝光院金匠师,佩服佩服,”何矜有模有样地朝华琬拱手,“既然你是一人,可要与我们一处,我们正准备看百戏。”

  与旧友相逢是件大喜事,可华琬一心念着忽然不见的甄大人,讪讪笑道:“我想去前头猜灯谜呢,那儿百戏十分有趣,你们快去吧。”

  “如此你一人早些回凝光院,待六院竞艺后我们再约了出来。”何矜朝华琬挥挥手,谢如英则深深看了华琬一眼,两方来不及再多说话,就被人群挤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