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簪录_作者:悠南桑(226)

2018-01-06 悠南桑

  睿宗帝朗声大笑,“这孩子打小就是花样多的,开心就好,对了,云岚交的好友是何人。”

  “皇上放心,与公主殿下在一起的是云清公主和庆国公府郑六娘子,皆是孩童心性,郑六娘子稍会懂事些。”

  睿宗帝点点头,“好,云岚心眼实,朕这当父亲的,要多费心思,不能让她被欺负了,郑家人素来知进退,他们敢送进宫陪伴云岚公主的,差不了,那个云清……”睿宗帝皱了皱眉,除了几位皇子他会仔细留意外,公主里他只疼云岚,旁的未放心上,故连喜忽然提到,他竟记不起是何模样、何性情。

  “回皇上话,云清公主是叶昭仪的孩子,今年刚满十岁,公主殿下疼她。”连喜详细道。

  “喔。”叶昭仪也许久未见过了,睿宗帝记得叶昭仪是江南人,出生于一户书香人家,当年他下江南,二人在水乡烟雨中初见。

  叶氏执绘了垂柳莲荷的竹伞立于水廊旁,眼神温柔,声音轻细,是位极婉约的女子。

  大约是话说多了,睿宗帝嗓子一阵腥痒,咳嗽了几声,连喜忙端起加了枣丝的茶汤。

  睿宗帝将茶汤饮尽才觉得嗓子稍好些。

  兀自回忆沉思,睿宗帝忽然听见御书房外隐约有说话声,仔细听是二皇子赵允佶。

  赵允佶因为齐冯受贿一案被禁了足,关了十数日今日才解禁。

  睿宗帝抬头与连喜说道:“去看看是怎么一回事。”

  第153章 往事

  连喜到御书房外向赵允佶见了礼,很快回来禀报道:“皇上,齐淑妃见您秉烛未歇,特意为您熬了燕窝雪梨羹,由二皇子带来了,可要请二皇子进来。”

  睿宗帝未说见或不见,垂下眉眼继续看奏折,连喜静静在旁伺候,不再提一句。

  睿宗帝此刻看的折子正巧是富宁路送来的。

  睿宗帝对富宁路府尹刘燎的印象颇佳,从当初刘燎写的列举孟显来罪行的讼状,便可看出刘燎不是好耍花枪的,后来得张贵妃提醒,他升了刘燎为富宁路府尹。

  刘燎奉命进京接印,对其表忠心不提,最令他放心的是刘燎未被京城的繁华迷了眼,明知可以在京城驿馆享受半月,却因为一心挂着富宁路尚那未安顿妥当的百姓和灾民,不肯久留,一办完事情,就向他请辞回富宁路。

  睿宗帝微微点头,这次奏折上刘燎详述了富宁路赈灾资粮的分配,并言富宁路一代水土富养,冰灾不可期,但是经年常见的洪涝和旱灾却可防,降低旱涝,农业、茶业俱能增产,故除了堤坝一定要修,还要引水灌溉,工项繁杂,刘燎请求睿宗帝派一名可靠的工部官员下来协助。

  “险些埋没了一位能臣。”睿宗帝轻声道,如今看来,赵允佶和齐家人的眼光竟还不如出身商贾的张家,除了刘燎,还有新上的吏部推官姚沅,皆是张贵妃提到的。

  姚沅毕竟不似刘燎,还写过一次讼状,故他本不与理会,可某日他前往吏部检视,恰好遇见姚沅,问了几句话,惊喜地发现姚沅果然是极有能力的。

  剪了三次灯芯,又换了两盏茶汤,睿宗帝终于将奏折批阅完,双眼晦涩,靠在矮榻上,揉了揉眉间,“连喜,允佶回去了吗。”

  “回皇上,二皇子还在御书房外候着。”连喜躬着身子,声音里没有一丝情绪。

  睿宗帝深深呼吸,脑子里走马灯似的闪过他的几个儿子。

  老大赵允旻幼时最为聪明伶俐,他也曾将心血倾注在长子身上,直到有一日,寇清禹言发现甄家与亡国西周余党有书信往来。

  西周未被灭国前,是位于新宋国南边的弹丸小国,依附新宋国生存。

  新宋国的历代君王一直未将西周放在眼里,后来西周与后齐勾结,企图对新宋不力,新宋国前君王大怒,凭借国力尚可,再用钱帛和茶粮同北梁换得马匹,前君王命将军挥兵南下。

  西周国力孱弱,根本不堪一击,西周国破时,传结盟的后齐压根未出兵帮助西周。

  西周国主曾苦苦哀求善待他族人和百姓,可西周国国主不知,就在他恳求时,西周皇族族人和子嗣正在城门外的荒郊,被斩首填坑。

  睿宗帝起初对寇清禹所言是不相信的,他相信甄家的忠心,更珍爱出自甄家的荣妃。

  可后来魏中丞也向他进言,其对甄家的怀疑与寇阁臣一般无二,再后来西南边陲的节度使齐长利甚至截获了甄家寄往边陲的一封信,信中在向旧友问好,睿宗帝心里警钟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