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簪录_作者:悠南桑(378)

2018-01-06 悠南桑

  流于北梁多年却没有荒废,大约像的是甄家。

  ……

  赵允旻没有回宫。

  寇清禹还以为睿宗帝不知道真相,仍旧不时地进宫求见睿宗帝,请睿宗帝收回贬赵允旻为庶民的圣旨。

  睿宗帝不肯答应,却开始上朝,大约是因为有了念想,精神渐渐好起来。

  寇清禹开始落得两边不讨好,睿宗帝不高兴他一直提赵允旻,赵允旻则认定他靠不住,越来越不听话,懒懒的不肯多搭理,连他的邀约都敢推拒了,显见是不将他放在眼里。

  寇清禹正焦虑,家里的嫡孙女又不知从哪儿听到祖父要将她嫁给赵允旻的流言。

  这日寇清禹下衙回府,就被孙女寇妤泠拦在内堂外。

  寇清禹咳嗽一声,宠溺地说道:“怎么过来了,外面冷,快回屋里去。”

  寇妤泠眨巴水汪汪的眼睛,视线若有若无地落在寇清禹身旁的李仲仁身上,撅嘴委屈道:“祖父,若您还疼孙女,就不要随意安排孙女的亲事,孙女绝不会嫁给那废物。”

  话刚说完,不等寇清禹放脸教训她,先自个儿往庭院跑去,经过李仲仁时,寇妤泠故意拿肩膀撞李仲仁一个踉跄。

  寇清禹气得直皱眉,“实是不懂事。”

  幸亏他身旁只有李仲仁,否则让外人瞧见,他孙女还有什么好名声。

  进到内堂,寇清禹靠在矮榻铺的虎皮褥子上,喝了碗茶汤,朝李仲仁问道:“皇上仍旧不同意大皇子回宫,你有何想法。”

  李仲仁垂首沉思片刻,“寇大人,皇上是否还有旁的子嗣。”

  寇清禹冷笑道:“没有了,后宫只剩下心智不全的三皇子,睿宗帝除非要新宋亡,否则不可能立三皇子为储君,睿宗帝也没有皇孙。”

  李仲仁舒口气,“虽然令人不解,但睿宗帝执意如此,寇大人只能召众臣死谏了。”

  “让老夫的人死谏?”寇清禹摇摇头,蹙眉思索,没有立即认同。

  其实五皇子死后,他有去试探和怂恿姚沅、刘燎等人。

  这些曾靠张家才得以重任的朝臣胆子不小,对他不冷不热,在他不惜浪费唇舌晓之以天下大理后,仍然不肯帮忙在朝堂上说话。

  “皆是赶着上阎王路的。”寇清禹眯起眼道,细想除了依附他的臣子,其余包括睿宗帝、赵允旻在内,似乎就没有一人着急储君空虚一事,赵允旻还言齐家已除,他也算报仇了,旁的无甚要紧。

  寇清禹是气到牙疼,他不怕满腹心机、一心阻拦和与他相争的人,就怕赵允旻这种烂泥,偏偏仅此一棋,不能随意弃之。

  李仲仁道:“朝中重臣泰半听大人差遣,既然大人与睿宗帝多次好言相商无果,只能召臣子死谏了,此举可能惹怒睿宗帝,睿宗帝也会为了皇威惩戒部分臣子,可好过一直拖着。”

  寇清禹靠在矮榻上,闭上眼细细思量李仲仁所言。

  李仲仁抬起头又劝道:“将来大人成为唯一肱骨大臣,大可将他们再官复原职。”

  “呵,谈何容易,”寇清禹睁开眼睛,“罢了,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寇清禹神情惫懒,手指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黑檀扶手。

  这些年他在朝堂上行事可谓低调。

  是睿宗帝执迷不悟,置江山社稷不顾。

  不知他的人全部跪在大殿上,睿宗帝还能坚持多久。

  第259章 罢免

  睿宗帝果然被寇清禹气得一佛出窍二佛升天。

  尚书省六部除了职位空悬的兵部,庆国公担任尚书的工部,以及年迈的礼部尚书,其余吏部尚书、刑部尚书、户部尚书三人皆是寇清禹的人。

  赵允旻告诉他民间的苛捐杂税越来越重,而他的国库却日渐空虚,这一切全是寇清禹和户部尚书那些人搞的鬼。

  强令自己冷静下来,睿宗帝看向吏部尚书,“许爱卿是老糊涂了,前几日许爱卿才与朕言‘任人之道,要在不疑。宁可艰于择人,不可轻任而不信’,漫说赵允旻是逆臣之女所出,单是其为北梁质子的经历,就令朕不放心。”

  吏部许尚书一脸忧国忧民的正气,“皇上,此一时彼一时。”

  睿宗帝不耐烦地打断许尚书,“听说许爱卿前日得了一副《烟江叠嶂图》?怎么,不拿与朕一饱眼福?”

  许尚书惊讶地抬起头,眼中露出慌乱,还偷偷地拿余光瞄寇清禹,见寇清禹泰然自若的,许尚书镇定下来,继续开口与睿宗帝辩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