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簪录_作者:悠南桑(396)

2018-01-06 悠南桑

  赵清奕和安晨希哥两好的手牵手出铺子,赵允旻忙和华琬躲往一旁,

  两人猫腰跟在孩子身后,两孩子看到一处茶肆围满人,又挤进去瞧热闹。

  华琬朝茶肆望去,原来茶肆二楼格窗外的挂栏上坐了一位年约六、七岁的小娘。

  两条小腿儿凌空晃啊晃,华琬吓一跳。

  “赵郎,这孩子胆子真大。”

  “不用担心,真掉下来我会去接。”

  华琬和赵允旻说话间那小娘站了起来,挂栏不过三寸宽,随着众人惊呼,小娘一脚踩空。

  赵允旻要去救人,发现他儿子先轻功跃起,抱住小娘稳稳地落在地面。

  赵允旻满意地点头,华琬拍抚胸口,她被吓出一身冷汗。

  安晨希跑到赵清奕身旁,先问赵清奕好不好,再看向小娘时直了眼睛,他还没见过比萱妹妹更漂亮可爱的小娘。

  “谢谢你救了我。”小娘弯起眉眼,朝赵清奕笑道,声音甜甜的很好听。

  “姑娘无事便好,往后万万不可再做如此危险的事,对了,姑娘怎会一人在茶肆,你家人呢。”赵清奕懂事地问道。

  小娘不以为意,也不后怕,摇头晃脑的,“我叫戚千瑶,是石鼓书院的学生,随师兄、师姐出门采风……”

  孩子们说什么华琬听不清,赵允旻却听见了,若有所思地与华琬说道:“阿琬,我们快些将儿子培养出来,让他登基当皇上,然后我带华琬游山玩水、把酒桑麻可好?”

  华琬眼睛一亮,忙不迭地点头,叮嘱赵允旻要对儿子再严格些。

  另一处赵清奕觉得鼻子有点痒,抬手揉了揉,他还不知自己被爹娘‘算计’了。

  阳光暖暖地照在焕然一新的国家,赵允旻和华琬携手于史书上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新宋迎来空前盛世,这对璧人更成为世代称颂的明君贤后。

  繁华之下史书仍在翻页,历史还在继续,一个传说的结束,亦是许多故事的开始。《华簪录》写了八个月,今天更大结局章心里挺舍不得的,不知道亲们满意不

  还有几章番外,下周一开始更,亲们记得回来看。

  番外一 清秋诉流年(赵允旻篇)

  九岁那年,我被送到了北梁。

  北梁是每年有一半时间被雪覆盖的国家,很冷,冬日的风能吹得人眼角眉梢覆满冰霜。

  初始我迷惑、不解、自责,以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惹父皇生气了,才会被抛弃。

  到北梁的第一年我浑浑噩噩,看不懂北梁文字,无法读书,没有师父,无法习武。

  在新宋学得皮毛的轻功、剑法,几乎忘得一干二净。

  每日我也不同旁人说话,只坐在窗前看着天空发怔。

  天空与北梁草场相接的灰色绵延万里,如同我回家的路一样漫长。

  我以为父皇很宠母妃,很器重甄家,纵是父皇再生气,也会为了母妃和甄家,很快将我接回去。

  北梁只是我短暂停留的客栈,所以我不肯费心思与北梁人接触,不屑去学当地文字,不去尝试听懂当地人说话,甚至偶尔一次拜见北梁皇上,也漫不经心。

  我可以感觉到北梁人亦看不惯我,尤其是与我年纪相仿的北梁二皇子严天修,他看我的眼神充满嫌弃和鄙夷,还会当着我的面摩拳擦掌,似乎想冲上来揍我一顿。

  我知道他不敢真打我,我只需用淡漠回应他,便能胜一筹。

  很快一年过去,我仍处在自以为是的状态和对归家的期盼中。

  又过了些时日,北梁一位朝臣进屋告诉我,甄家意图谋反,被朝臣发现,睿宗帝将甄家满门抄斩,荣妃也被赐死。

  我以为自己听错了,不敢置信地瞪着北梁朝臣。

  我未在他面上看到玩笑得逞的快意,只察觉到他怜悯目光下暗藏的冷漠。

  是真的。

  外祖家没有了,母妃也没有了,父皇是彻底抛弃我了。

  而且消息是迟了三月才到北梁的,一切一切早已发生,无法挽回。

  深刻的思念和期盼一瞬间化作荒凉坟冢。

  我不肯相信,只嘶声力竭地大喊大叫,撞开阻拦我的侍从,恨不能一冲出屋子,就回到新宋皇宫里,母妃依然对我呵护备至,外祖父和舅舅继续教我读书习武,带我领悟天下之道。

  我近乎癫狂,直到有人上前将我一掌打晕,质子府才重新安静。

  醒来已是两天后,我呆呆愣愣的,却不得已慢慢接受失去母妃和外祖家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