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昭看着已经吓傻的少女,面带苦笑道。
灵儿微微沉默,绝美的俏脸上竟渐渐露出悲伤之色,喃喃道:“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要是我在的话该多好,我一定会好好为他们医伤治病。那样的话,你说的一切就不会发生了……”
罗昭心中一震,仿佛触电一般。
他怔怔地看着面前这张美玉无瑕的脸庞,见她一脸认真的神色,不禁心中大恸,感慨万千。
她,竟是这般想法么……
桃花锦簇,鸟鸣啾啾。朴素而别致的农家小院里,罗昭与陶公、灵儿围坐一桌,正在享用午餐。菜香混合着花香在空气中飘荡,令人馋涎欲滴。
看着罗昭狼吞虎咽、风卷残云般埋头收拾着桌上的饭菜,陶公与灵儿直楞楞地瞪大了双眼,神情惊愕,仿佛在看一只怪物。
罗昭本就食量大于常人,再加之昏迷多日,粒米未进。此时重伤初愈,又身处如此风光秀美、温馨宁静之所在,身体和内心都得到极大的放松,再也没了以往行军作战时紧张肃杀的气氛。一时之间,自然胃口大开,食欲大增。
罗昭正自埋头努力消灭盘中美食,嘴里塞得鼓鼓的。偶一抬头,却瞥见陶公与灵儿神情古怪地盯着自己。顿时,不由得讪讪一笑,连忙咕咚一声艰难地将食物噎下肚里,一脸尴尬道:“不……不好意思,我好久没有吃到过这么可口的饭菜,让二位见笑了。”
灵儿哼哼一笑,满脸得意道:“那是自然,这可是本姑娘亲自下厨做的哦!”
陶公哈哈一笑,捋着花白的胡须道:“无妨,无妨,能吃就好,这说明你的伤势已经大有好转。”
罗昭忙放下手中碗筷,对陶公拱手一礼,笑道:“这都多亏了陶公医术高明,妙手回春。否则,在下只怕连性命都难保,却哪里还有这等口福?”
说到最后一句,目光却是看向灵儿。
灵儿嘻嘻一笑,显然对他的称赞十分受用。
“嗯……好说,好说。”陶公捋须笑道,“不提了,来,咱们吃菜。”
陶公说完,便提起筷子要去夹菜。只不过,他的笑容立马便僵在了脸上——只见桌上杯盘狼藉,一片精光,却哪里还有菜……
经过陶公的精心治疗,再加上灵儿的悉心照料,又过得几日,罗昭伤势已大为好转。
小心翼翼修养了这么久,像个废人一样什么都不能做,罗昭只觉得自己浑身上下都不自在。于是,他便也时不时地帮忙干一些农活,在院子里或劈柴,或打水,上上下下忙个不停。
起初灵儿不许,怕影响他恢复伤势,让他好生修养。但罗昭却说什么也不肯,一见她劈柴,便上前去夺了她斧子,让她退到一旁休息,自己却抡起斧子接着干。见她打水,便去抢了她木桶,替她把水打好,然后提过去倒在院角的大水缸里。
灵儿拗不过他,便也由得他了。笑盈盈地退到一旁,看着他沉稳麻利地忙前忙后,一斧一斧地将柴禾劈完,一桶一桶地将大水缸添满。
见此,陶公亦是捋须含笑,微微点头。
闲暇之时,罗昭便随灵儿到谷中东游西逛,四处散心。数日以来,见识了谷中很多有趣的地方,有趣的事物,也认识了很多的乡民。
这里的乡民们很淳朴,也很热情。当得知罗昭的来历后,大家纷纷盛情相邀,请他去家中作客。
面对如此众多朴实善良的乡民,罗昭一时受宠若惊,不知所措。最后,依然在灵儿的陪同下,一一登门造访。
这里的人们虽然世代隐居深谷,不通尘世,但对于外界之事却同样充满好奇。只因久居世外,地势隐僻,外界之人极少能来到这里。此时面对罗昭这样一个外来者,大家自然稀罕无比,好酒好肉,争相款待。
一来二去,不消数日,罗昭很快便与乡民们熟络了。左右无事,每天便与大家一起下地干活,共同劳作。或锄草,或翻地,或帮老人们挑挑水,喂喂鸡。悠闲自在,乐此不彼。
自此,罗昭每日早出晚归。白天出去与乡民们一起下地劳作,晚上仍旧回到陶家小院,与陶公、灵儿祖孙二人共进晚餐。
经过一整天的劳作,晚餐吃起来无比香甜可口。更何况,还是由灵儿一双巧手亲自下厨,更是令罗昭狼吞虎咽,赞不绝口,惹得灵儿娇笑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