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医女福满园_作者:晚晚(1107)

2018-01-06 晚晚

  第五百五十一章富商的想法

  这日,蕲州县城内有头有脸的商人都被杨春归设宴宴请了来。

  要知道这些个商人虽然有钱,可是显示我的问题是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便是最底下的,他们人脉也广。有些个县城和府州的大人总是找借口搜刮商人,他们为了继续能够做声音,便少不了对官府的孝敬。之前的王大人还算清廉,判案也公允,在王大人做县令期间,到未出现搜刮商人的事情。所以一旦王知府说想要为百姓修路架桥,他们都愿意出血银子。

  毕竟同样是出银子,如果孝敬给了当官的,可真是连个水花都听不到,并且有一就会有二,恐怕是再也喂不饱他们,但是如果这些银子拿来修路架桥,虽说银子出了,但是毕竟得了名声啊。

  这杨春归来这里之后,商会曾派代表来试探,别着杨春归码的狗血淋头,并且严明以后如果再想这样偷偷的塞孝敬,有他好看。这代表虽说被骂了,但是回到商会后却很高兴,为何?原因无他,是一个做实事的县令大人。这些商人也就原谅了杨春归初来行事有些刚猛的作风,毕竟如果父母官清明,总比贪污没得头的要好。

  虽说无奸不商,可是谁不想诚诚信信的做生意,毕竟谁都知道正道才能长久。所以之前杨春归提议想要修两座被雨水冲成的危桥时,他们都不说二话的拿出了银子。而最让他们感动的是,杨春归居然找人在桥头专门辟出了一块儿平整的地方,把出钱出力的富商的名字刻了上去,要知道这就是对他们的肯定啊。

  还是商会的代表之前被杨春归臭骂了一顿的商人问道:“不知杨大人此番宴会是所为何事?”

  杨春归并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目的,只是感慨的说道:“想当初,我还在家寒窗苦读的时候,家里还有一个哥哥,因家中实在贫寒,哥哥无奈便早早的辍学在家,以减轻爹娘的负担。还好我也算小有出息。”

  “是啊,大人也算是读出了成绩。”林老板赶紧说道,说完和其他几位商人对视了几眼,不知道这县令大人突然这么说起家里的困难,不会是想要收银子吧。

  杨春归并未理会他们的交头接耳,而是继续问道:“不知再坐的各位,年少的时候有没有想着用读书来改变命运?”

  这些商人听到杨春归的话,一时都想起了那些年少时光,而林老板想起了自己的家庭,其实自己并不是含着金汤钥匙出生的,家境贫寒,本想着读书来改变命运,只是奈何连书本都买不起,只能去给别人做学徒,挣取的银两加上父亲劳作做的,才能堪堪养活还有下面的四个弟弟妹妹,还好后来老板看自己是做生意的材料,无私的手把手教导自己,才有了自己今天的地位。

  而那商会的会长,他倒是含着金汤钥匙出生,只是自己小时候给父亲说想要做官,做大官的时候,父亲黯然的脸色,那时自己不懂,后来学了四书五经,什么会什么,可是也知道了商人是最低等的,连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都没有。自己曾经质问过父亲,为什么要做一个商人,阻断了自己的前程。

  父亲当时是怎么回答的?父亲伤心的说:“为父也没有办法啊,为父年少的时候,如果不给商铺做学徒,怕是连活下去的办法都没有了。”

  自己能怎么办,只能日日消磨在商场之中,后来看自己的小儿子念书很有一套,便果决的过继给同姓的一个读书人为子。不过关系并未斩断。还好小儿子能够明白自己的苦心。现在正在备考,以待下次春闱能够有一个好的结果。

  杨春归看着在做的商人都是心有戚戚,知道自己说中了他们的心事。往上数三代,都有贫困的时候,况且他们现在再有钱,也是想着如果能够做官该有多好。

  杨春归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前几日,舍妹碰到一件新鲜事,诸位想不想听上一听?”

  这些商人都是闻弦音而知雅意,知道杨春归肯定是会说的,便连忙说道:“大人请说,我们愿意洗耳恭听。”

  “是这样的,舍妹呢,无意中碰到了三位贫寒的少年三兄弟,大的有十五六岁吧,最小的也就十来岁的样子,他们寄住在一间破庙里,日日磨在书屋中看书,大家都是做生意的,想来是知道这样肯定会影响生意的,所以最后那老板便出言让他们离开了。“杨春归说完,边看底下人的反应。

  “怎么能够这样,太过分了。”姓王的老板连忙说道,然后看了看杨春归的脸色,不甘心的又说道:“不才手里刚好有几间书屋,这就给掌柜的说如果碰到这样的情况,一定不能出言赶学子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