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看她似乎没有问话的意思——曾经听苏仕明说过,钟家一直与昭王作对,而当时那事儿她多多少少知道一点,她以为这钟家小姐要问她的。
从见过黄氏,在到上了马车,时间也不久,晚翠却点着头,不停打盹。
毓秀递给了她一杯苦茶,“先别睡了,这路不平坦,睡着了磕碰在马车上,明日该起包了。”
晚翠接过,喝了一口,眉头都苦的皱了起来,才道,“小姐,你半夜赶过来,为了见刚才那个妇人吗?小姐与她从前认识?”
毓秀道,“是个故人,也许……”她想了想,“今儿个晚了些,明日早上你替我泡好茶,去问母亲请安之后我要去见祖父和父亲。”管家说,她们是从昭王那边出来的,又形容狼狈,楚昭为人向来谨慎,又狠毒,想来便是要斩草除根了。
到底罪不及妻儿,帮帮两个孤儿寡母,顺便也替楚昭添堵,她何乐而不为。
——
第二天更鼓刚敲,钟平和钟太傅便去了朝上,行到一半时,天上便飘起了雪。比起之前的雪大了很多,已经彻底是深冬了。
“今年冬天不太平啊?”钟老爷子看了看眼前的雪,往年没这么早,也没这么厚,若是各地防灾不甚么,大有可能酿成雪灾洪灾。这几年楚朝本就不太平,一桩一桩,一件一件,迟早会成为压死骡子的稻草。
“早已经不太平了”比钟太傅不一样,钟平在朝中还是有一些自己相交的人物,“每年朝廷都会派下筑堤修坝的银钱,只可惜每年都到不了百姓那里。”
钟太傅眉头一皱,“今年皇上交给谁做了?
“本来是太子,但前几天因为户部的事情,有人弹劾了太子,这事儿便落在了昭王身上”,钟平小声道。而弹劾的人是谁,再明白不过了。
钟老爷子步子顿了下来,“先不要说,回去再说。”
到底刚刚下朝,路上说这事儿怕隔墙有耳。钟平也不说了,两人一路沉默,等走到宫门口,便有家里的来的仆人抬着轿子来接。
——
大周氏身子不好,冬日里一向起的比较迟。
温嬷嬷看时辰,到老爷快下朝了,才伺候着大周氏起了。一大早毓秀也起了,大周氏刚刚收整好,她便进来给大周氏请安。
外头正下着雪,人进来连带着一股子冷风也吹了进来,大周氏往外看,瞧着她身上居然只披了件单的披风,眉头一皱,“大冷天的,怎么穿成这样就出来了。”
毓秀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衣服,昨天夜里回来的太迟了,怕早上睡不醒,她干脆没睡。第二天清晨洗脸上妆之后便赶紧来了大周氏这里,“想穿那件鼠皮披风,母亲,那件该做好了吧,我见绣娘做的差不多了,该送到你这儿了。”
“原是惦记那件新的”大周氏看了她一眼,“那也不能穿成这样就出来,外头还下着雪”,说着又转头吩咐起了温嬷嬷,“将昨儿个绣娘送来披风拿过来,快些……”
毓秀便听从的裹上了那件新披风,又坐着陪大周氏说了会儿话。很快门房那里就有了信儿,说是老爷和老太爷回来了。温嬷嬷扶着大周氏,毓秀也跟了出去,“今儿下了雪,祖父和父亲似乎回来的早了些。”
大周氏往那头走,“可不是吗,前几天刚下了小雪,今儿个又突然来的大雪。你父亲和你祖父每天五更不亮就要起,旁的日子还罢了,这样的天气在外头站着得多冷……”说着,两个人已经到了书房,外头书童站着,大周氏一看这境况就知道两个人又要商量事儿。
她素来不怎么参与这些,怕进去打扰了两人,“毓秀,我便不进去了,你给你祖父和父亲端两杯热茶,叮嘱他们被在书房的待太久……”想了想,又道,“算了,这两人一进书房不到天黑怎么能出来,我去吩咐,让多备些炭火送过来。”
大周氏说着人就走了,毓秀笑了笑,让书童禀报了声,很快便端着热茶进去了。
昨日她没睡,黄氏的事情也想了许久,到底应该告诉父亲和祖父。
“父亲,祖父”,毓秀冲二人行了礼,“今儿下了雪,天冷,母亲特意备下的热茶。”
“她做事一向妥帖”,钟平接过茶水,大周氏素来就心细,冬日能在下了朝之后喝上热茶,也确实很妥帖。钟太傅喝下,又看着毓秀道,“这新作的披风吗?秀儿穿着到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