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桃微微浅笑:“我和二丫曾经为小事闹得不愉快,她上次来找我要活计,我拒绝了她!”
“她来这里,不是为了银子?”杨旭明白过来,脸色直接白了:“那怎么办?现在要让她走人,得出一百两银子。”
“也或许就是我多想了,反正你多留着点心。别出了乱子。”
之后很多天,这边都平静得很。二丫不但没捣乱,做事还尽心尽力,对人也亲切和善,和她接触过人,大多都喜欢她。
不仅这样,她还总能帮助到人。从她来了,很少有人热重伤风、小伤小病也再不用发愁。最关键的是,她从来不收银子,连药钱都不收。
旁人过意不去硬要给,她便宽和一笑:“这些药糙我都是在山上采的,没花一个铜板。你们真要感激,也该谢杨桃,这满山的药材可都是她的。”
于是杨旭懵了:这么谦逊和善的人怎么会是坏人呢?肯定是杨桃小心眼,还记着往年拌嘴的旧恨,对二丫有了偏见。
哎,女人,就是麻烦!
杨旭摇了脑袋,再不把眼神、心思往二丫身上放。
杨桃成日里忙得脚不沾地,这些小事她自然不太清楚。其实,村里人对杨苗也非常关心,尤其关心的便是她的亲事。
这中间,又以二丫提点过的张婶子为首。
她们一见了张氏便热qíng的打听,偶遇到杨苗也是拿审视的目光上下打量,然后拉了她手明里暗里问她中意什么样的男子。
每每这个时候,杨苗都羞得没脸;每每有媒人来介绍‘不如意’的亲事,杨苗都气得跺脚。
其实,她真的嫉妒杨桃,哪怕知道是亲人该抱团,可每每经历这些再回头看杨桃的经历,她都嫉妒得几乎发狂。
尤其,二丫再次在她面前说起杨chūn晓对两个哥哥的评价;尤其,她在杨桃的窗下,亲耳听到杨桃对用不用两个哥哥很是犹豫。
那时候,她就觉得:谁会真的对自己好呢?杨桃目前的作为又有几分真心,或许和二丫一样,对她们也不过是利用和算计?
虽说后来两个哥哥依旧当上了管事,可杨苗早不负戏先前的感激。
这天,杨桃才从外面回来,杨苗便迎了上去,神秘秘的道:“桃儿,我有事要和你说。”
杨桃原本着急看书,可既然杨苗来了,也只能将看书的事qíng往后面推。
她才刚将人让进屋,杨苗便反手关了门,红着脸道:“桃儿,隔壁张婶给我说亲呢。她娘家侄儿,前年才中的秀才。”
杨桃心想:那秦夫子呢?不久前你不还壮志雄心,一定要努力学习努力改变,尽最大努力让夫子喜欢上你?
虽是这样想着,可看杨苗羞红的脸蛋上全是满意,杨桃也不能再提秦夫子。毕竟秦夫子如今对杨苗无意,今后的事qíng更加的说不准。
于是,她便仔细的问了男方的人品、家境之类的qíng况,感觉的虽不是上上人家,可要配杨苗也是绰绰有余,也怪不得杨苗欢喜。
杨桃也替她高兴,笑道:“如此,可真得恭喜二姐了。”
杨苗面上是笑,心却一下就沉了下去:恭喜?她果然从不曾想过要帮我讨得秦夫子欢心,她果真觉得我根本就配不上秦夫子。
第一百四十二章:成长
张婶子家的这个侄儿,在当地媒婆眼里也是优质门庭。若不是看中了杨家的风水,以及杨桃和乔安很有些出息,张婶子绝对看不上杨苗。
虽说他侄儿家也只是普通农户,因为念书还耽误了说亲。可人家是秀才啊,是正经走科考的读书人,往后自然有大好的前程。
张氏也是这样想的,所以当场就欢喜起来,答应中秋的时候一起去月神庙拜神。
后来,她这样问杨苗:“你和秦夫子究竟怎么样了?这么长时间也没见他登门,是不是对你根本就没有那心思?”
杨苗很尴尬的笑了一下,没有回答。
张氏便叹了口气道:“我就知道你没那出息,说着秦夫子对你另眼相待,我看啊,多半也是因着杨桃和杨chūn晓的面子。罢了,你哪里能有杨桃那么好的命?”
如此叹息一顿,再想张婶子家的侄儿就更觉得满意。她很兴奋的和杨苗说对方的qíng况:“虽说是农户,家里也有七八亩地。家里还兼养着不少牛羊、jī鸭,算得上是好日子。
看画像,那小伙子也还看得,虽不如秦夫子一表人才,可你也不如杨桃讨喜不是?如此一想,倒也般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