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桃叹了口气,小声嘀咕道:“果然是树大根深,难以撼动。”
“什么?”杨苗不解的看着杨桃,她更关心的是秦夫子的前程:“你快看看秦夫子怎么样了?三皇子当时不是让他代县令吗?如今圣旨该有安排吧?”
杨桃便收了心思接着去看,而后一脸‘果真如此’的道:“秦夫子调任县学院长,咱们梁县的新县令董大人,今日就会过来上任。”
“县学院长?那不还是教人读书的夫子吗?”
“可县学教的都是新考上的秀才,里面的学子很多会考上举人,甚至进士、状元。咱们国家的江山,都还指望着他们帮着打理呢。”
“咱们县出状元,那还是几百年前的事qíng吧?如今官做得最大的,也不过是郭家的太傅大人。”
说起郭家,杨桃便想起了一些过往。
当初县令qiáng令赵郎中去给郭家老祖宗治病,县衙的衙役拎着刀在门口守着,治不好要他们提头去见。
再想着他们得罪了安知远,郭家人直接帮衬着要将杨桃和乔家铺子bī到绝路。
这么说来,安家、周家和郭家根本就是一伙儿的。郭家最显赫的大官便是太子太傅,他们根本就是明面上的太子党。
那安家、周家作恶,郭家身上就能gān净?
只怕不是gān净而是聪明,他们平时主要笼络学子,为太子收拢文人。所以即便安家和周家都出了事,他也安然无恙。
而秦夫子去接手县学这一块,是不是要和郭家争斗的意思?
若真要和郭家争斗,那这新县令的立场就很是重要了。
“想什么呢?你到底听么听我在说啊?”杨苗泄气的拉了杨桃的手,腮帮子大大的鼓着,很不开心的样子。
杨桃想着自己的心事,还当真没听见杨苗说了什么。
她歉意一笑,随意揶揄道:“听见了听见了,不就是想去见见秦夫子吗?这就去还不行吗?”
“你难道不想?县衙里出了那么大的事,不去看看你能放心吗?旁的都不说,只说秦夫子真的走了,乔安和chūn晓还能在县衙任职?”
正巧杨桃也想去看看qíng况,便也没再多说什么,只和杨苗结伴去了。
圣旨今儿一早就送到了县衙,秦夫子给的茶钱传旨太监不收,做东接风洗尘,对方也qiáng硬拒绝。原还想再多说两句话了解下京中qíng况,那小太监硬是守口如瓶。再要打听,对方已是启程回京。
秦夫子率众送了传旨太监离开,才刚返回就撞见杨桃和杨苗结伴过来。
他陈朝乔安和杨chūn晓扫一眼,率先离开。
杨桃倒也不觉得什么,杨苗眼巴巴的看着秦夫子一身疲惫的离开,无意识念叨道:“他心里果然不好受,这么久以来,我就没见过他有过这种表qíng。”
“那么多公事要处理,马上又要和新县令jiāo接,秦夫子疲惫也在qíng理之中。”
看杨苗依旧只顾着看秦夫子,杨桃也不理她,只迎着乔安和杨chūn晓走去,问:“可都还顺利?安家和周家……”
“人多眼杂,这里可不是说话的地方。”杨chūn晓要带着杨桃他们去偏殿,乔安伸手拦了下来:“还要忙着清点周家财产,记档发配了去闵州,咱们有话回去再说吧。”
继而又看向一脸担忧的杨桃,qiáng行和缓了面色道:“这边的事qíng你不用cao心,我们自己都有分寸。即便遇到了难事,也会想法子解决,能用上你的时候自然会主动开口。”
杨桃不想让乔安他们分心,便道:“那我先回去了,有什么事回头再说!”
“也别忙着走,圣旨上还有你的事qíng呢。”即便qiáng装了轻松,乔安的眉头也不自觉地微微皱起:“上面下旨,让你拟出明年要种药材种类,并预估出大体产量。自打明年开始,你们六面山得年年上贡,每年上贡的要药材价值不能小于二百两。”
杨桃听着,眉头也皱了起来。她本想发些牢骚,可想到是上头传下的圣旨,也只能将满腹的为难沉下来。
“从安家和周家的判决,你也该能猜出来京中的局势。”乔安安慰的拍了拍杨桃的肩膀,叹道:“且先回去统计安排吧,多重些值钱的,两百两兴许也不难。”
杨桃不忍乔安跟着忧心,便点头道:“知道了,我回去和师父、师叔好生商量。等做好了,便将结果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