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妃听后点了点头,如此说来,万不能让乐儿远嫁,不然,岂不是害了她的一生。”
刘乐此时已经回过神来,她低着头细细思索了一下刘弦的话后道:“母妃、阿姐,我嫁。”
“啊?”刘音惊讶出声,她尚年幼,也不及刘弦当年那般超乎常人的聪慧,可是,也能听出母妃与阿姐之意,便是若要答应,二姐会受很多的苦,怎么二姐还要嫁呢?!
刘彻本一直低着头,此时却抬起头直视着刘乐道:“二姐,不要,你如此做了,我即使继承了皇位,也一辈子都不会开心。”
刘音听的迷迷糊糊,怎么这事还和弟弟有关?
刘乐听了暖暖一笑,揉了揉刘彻的头道:“彻儿,二姐早晚是要嫁人的啊。即便嫁在本国,女人家的,内宅里也不会缺少明争暗斗各种暗害,我嫁过去,那南宝顾及着我国颜面,也会多护着我一分。至于孩子,你知道的,二姐一向不喜欢小孩子。而且,嫁与谁对我来说都无分别,若是能帮到你,二姐会很开心的。”
刘弦沉默的听着二人的对话,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手心手背都是ròu,两人都是自己的同胞。
只是,乐妹做出如此决定,也是在qíng理之中。
父皇的后宫中,后位一直空悬,这下面首当其冲的便是三妃,自己的母妃贤妃,南国的公主安妃,以及大皇子的生母德妃。
不只是育有皇长子,这德妃的母家,还是掌一方兵权的大将军,且,在没有嫡子的qíng况下,立长是最为常见的。
如今,大皇子以成年,德妃母家似乎有些急躁了,毕竟,父皇对彻儿的宠爱人尽皆知,之前宠爱自己一个女子也就罢了,如今宠爱一个聪慧的皇子,可就不是她们愿意看到的了。
且,这大皇子却也是个人才,国事韬略虽不及彻儿学的快,可却熟读兵书,治兵之法更承自他掌一方兵政大权的外祖父,可谓颇为出众。
且这德妃母家和自己外祖家一般,都有从龙之功,追随父皇早在他被册为太子之前。真要比起长辈感qíng来,只怕尚且不知谁输谁赢。
如今,彻儿之所以看起来比大皇子更有可能被册封为太子,便是因为母妃最得父皇圣心,加之父皇带自己颇为不同。
可若是乐妹嫁去南国,成功成为南国皇后,qíng况便大不一样了。
一则,父皇也会思虑到若是日后乐儿成为皇后,这大汉朝的皇帝必要是她的胞弟,才能让她最大程度的为国尽心,日后,大汉国的利益才能最大化。
二则,这南宝若是被立为储君,甚至登基为帝,他也会希望自己皇后的胞弟是友国新皇,如此来往贸易,两国之qíng便是在稳固没有的了。
三则,南国当今皇帝也会考虑到这一点,如今彻儿是太子之位的热门人选,母妃在宫中也颇为得宠。只怕南国皇帝也会思量,若是彻儿当了皇帝,让南宝成为新皇才是对南国最好的。
只是不管有几则,南国不会让乐妹有孩子就是了。可是,一个女人,如若没有孩子这个纽带,就算有在qiáng大的母家,只凭两人感qíng和母家之势,怕也不能做到宠眷不衰。
而且,这种为稳固两国邦jiāo的联姻之事,若想处出几分真感qíng谈何容易?若是没有夫君的怜爱,只得到尊重,对一个女人来说真不知道是该叹其幸还是不幸。
刘彻、刘乐两人争执不休,各说各的道理。最后,贤妃提议五人投票表决,言道,单数票总能分出胜负。
刘彻坚定的不同意,自然投的反对票,刘弦犹豫了一下也表示反对,刘音自始至终都听的有些云里雾里,贤妃提议投票后,她大概总结了一下,就是若是乐姐嫁了,便对弟弟继位一事有助力,只是,只怕婚后生活会十分不幸。若是不嫁,就是所有事qíng维持现状。
这样算来,那里还用思考,刘音也投了反对票,这投票表决便是贤妃提议的,她就是知道,除了刘乐外的人都会投反对票,才如此提议的。
因为,她从内心里也是反对将刘乐嫁过去的,虽说,彻儿继位是必要图谋的大事,可若是牺牲女儿的终身幸福,她是万不能同意的。
最终,这场投票便以四对一,刘乐败了结束,贤妃看刘乐似乎把众人的话听进去了,稍稍安了下心,去向刘启回了话。
刘启听后点了点,表qíng既无开心也无不慡,很是平淡。
第二天一早,南国三皇子南宝进宫向刘启请安时。刘启当着文武百官道:“贝皇子前日带来的书信朕以阅看,南皇之意很合朕的心意,朕也很愿意自己的女儿能与贝皇子结秦晋之好。”说着摆了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