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太太挑了眉,冷哼一声:“好啊,竟是连我安家都算计到了。你们香家到底能耐大,想必筹谋翻天的事,也不是一日两日。”
于嬷嬷打断她:“太太还是先做决定吧,老奴在此地不宜久留,还要回去jiāo差。”
安太太一愣,知道于嬷嬷说的jiāo差,便是投案jiāo命:“你不留下?”
于嬷嬷冷笑一声,豪气gān云道:“老奴的身契还在香府收着,不回去填这条命,岂不是惹人猜疑。别的事太太不用担心,只需想好,要不要《天香谱》,要不要安府添对双生子?”
安太太心思盘算起来,若这个于嬷嬷不在,这小婴儿在自己手中,怎么养不就是自己说了算?大不了,拿了书,再斩糙除根,以绝后患。
于嬷嬷似是猜到她心中想法,冷冷道:“太太若是答应此事,就在这观音前立誓,终身善待我们小姐。”
“那书呢?你带了吗?”
于嬷嬷坦然道:“小姐百日入族谱之时,自有人将书送上。”
安太太心又一下悬起来:“此事还有别人知道?”
于嬷嬷不满道:“太太不用担心,安家若被牵连,我们小姐也保不住,必不会所托非人。只要安家不漏风声,这件事qíng,便能让太太安安稳稳带到棺材里头去。”
安太太踌躇半晌,眉勒缠布已被汗浸湿,眼看着一盏烛将近,终究是抵不过《天香谱》的诱惑,一拍桌案一咬牙:“好!”
于嬷嬷怀中那安睡的小婴儿似是知道自己的命运已被决定,探出小手,咿咿呀呀地哭起来。
雪,又开始下了。
☆、第一章 千里之贺
嘉泰七年,烟雨江南,chūn竞芳菲。
四月初五,是安家龙凤双生子做百日的日子。
安府园内,主阁沉香堂,镂雕四季花糙纹的落地隔扇尽数开启。
chūn日晨雾带着细雨浸润过的泥土清香,跟随众仆络绎匆匆的脚步,流云从容般涌进宽敞厅屋中。
大厅四角的紫檀花几上,四个分别雕着福禄寿喜纹的成套紫铜双耳香炉,配放了龙凤呈祥的篆香,正袅袅腾起云烟,和薄雾渐融到一起。
那浅浅香息,清雅沁脾,似晨间花露,又似清风晚香,让人身在厅内,也仿佛置身于满园chūn光。
四十张梨木大方桌一一排开,桌上红烛、喜果、点心已经摆盘,一位二十岁许的清秀少妇身着华衣,正微蹙着眉,仔仔细细打量着厅内布置,生怕有一处不妥。
一个着青衣罩桃红比甲的丫环小跑着进厅来,见到少妇,拍着胸脯松了口气,扯着少妇长袖道:“我的奶奶,可算找到您了!快随奴婢走一趟吧,二奶奶又被太太给骂哭了。”
少妇显然和这丫环很熟稔,笑着推了她一把:“谁是你奶奶,可别瞎喊,回头二奶奶还以为我有个什么心思,怪到我头上,岂不是冤得要六月飞雪。”
那丫环知道她xing子向来和善,只是开玩笑,故也不害怕,笑着扯着她往外走:“这会儿啊,谁能劝住我们奶奶,谁就是我的奶奶,姨娘奶奶,您就快着点呗!大少爷和三姑娘那儿,我还得去看顾着呢。”
这少妇是安家二房妾室,柳姨娘,虽说为妾,她在安府中却也颇得人心。这得来人心的办法,不过是柔顺两个字。
知进退,懂分寸。是安家主母严氏给她的评价。
安大爷是个惜花爱柳之人,屋内莺莺燕燕就没少过,应氏开始气不过,后来无奈,也只得放开手,只管抓着内宅。
这柳氏成日和她一处,晨昏定省,端茶倒水,两人倒真处成姐妹一般。
近日安家主母严氏生病,卧chuáng许久,大儿一家在京中赴任,便将府内一应庶务都jiāo给了二儿媳妇应氏。
应氏带着大姑娘毓芝,又看着柳氏所出的二姑娘兰芝,再加上新诞下这双生子,四手四脚也忙不过来。便让柳氏协着管家婆子一同处理家务。
柳氏刚进应氏院内,便看见另一姨娘王氏正带着毓芝和兰芝,在枝蔓蜿蜒的云萝藤下掐花骨朵儿玩。
四岁的毓芝昂着头正找花苞儿找得有趣,看了她一眼便回过头去。两岁的兰芝却扑过来,往她膝上一缠,缠得她心都快化了。
她轻轻拍了拍兰芝两小团丫髻,没忘记自己此来的任务,向隐隐传来啜泣的屋中使了使眼色,问王氏道:“可是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