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囡囡会写了吗”
“会了呢。等奶奶好了,阿瑶写给您看。”
舒窈趴在她的chuáng沿上,煞有介事地承诺。老太太揉揉她头发,把她扎的小鬏鬏捋顺扶正,笑道:“那囡囡要好好习字,能通文墨将来才好聘书香之家。”
舒窈仰脸笑眨了眼,瞧着老太太欢喜模样,她愣是没忍心提醒:奶奶,囡囡今年才六岁,离及笄嫁聘还早着呢。
“囡囡知道什么是书香之家吗”老太太循循善诱地问。
舒窈抿抿嘴低下头,长睫毛忽闪忽闪扇了两下,无比捧场地摇摇脑袋,配合道:“什么叫书香之家”
“书香之家呀就是世代读书,诗礼传家的门第。这样的人家清贵,出读书人”老太太不急不躁,按着时下qíng形向小孙女灌输着士人崇高的理念。说到半途时,舒窈的大伯脚步匆匆走了过来。见侄女跟母亲聊得正高兴,郭守璘愣了愣,弯腰抱起舒窈jiāo到姆妈怀里:“快将囡囡带去一旁暖阁,马上有贵人驾到。”
姆妈慌忙应是,也不等舒窈反应过来,就抱起她疾步避走。
舒窈乖巧,窝在她怀里不吵不闹,只搂着她脖子脆生生问:“是谁家来人,怎么都不用上拜帖”
“这个奴婢可不清楚。想来或许是老封君娘家来人”姆妈温和地望着舒窈,将她安置在暖阁后嘱咐,“二娘子且在暖房稍坐,奴婢让下头人给你煨碗jī汤来。”
“你去吧。我不乱跑。”舒窈从容容回答后从小炕的楠木匣子里取出她的白玉九连环,低头专注摆弄起来。这方九连环是舒宜送她的六岁生辰礼。舒宜出嫁以后两姐妹见面次数比不得以往。舒宜心里还记挂着小堂妹,经常派人送些坊间流行的好东西给她。时下九连环正是风尚,民间孩童几乎人手一套,一些官宦之家的闺阁女郎也开始跟风而玩。为免用九连环做生辰礼寒酸,舒宜特意找工匠拿整块羊脂玉凿刻挖镂,成形后在九环上雕出朵朵缠枝桂花,一寸为径的玉环竟藏下六朵姿态各异的八月花。横杆之上篆着她的蝇头小楷:“平安祥顺,昌寿静享。赠吾妹舒窈。”
舒窈收到它爱不释手,一有空就拿出来把玩消遣。她现在已经琢磨出两种解九连环的法子,正在深入思考还有没有更多种可能。
正当舒窈在暖阁想的认真时,一道人影遮蔽了她眼前光线。舒窈困惑扭头,却见一位陌生的小郎君不知何时走到了房内。
他也就七八岁年纪,穿了身紫色绣银纹的锦袍,搭白狐大氅,系青玉腰带。眉清目秀,唇红齿白,端得是富贵子弟,卓然气派。
这难道就是祖母娘家来人被大伯称贵人的那位主儿
舒窈皱皱眉,审视地看着来人:“你是何人,怎会在我家”
她质问口气淡淡,带着稚儿独有的奶甜气。一点威慑力没有,反让对面的小郎君面色微赭下。他没回答她问题,只是看她一眼,将目光好奇地投向她手里的东西。
“你要解这个”
舒窈晃晃九连环,向他微微示意。
小郎君迟疑片刻,轻轻点了点头。他似乎并不想开口讲话,一切想法由目光表达,眼神辅助。也幸而模样生得俊秀,眼睛又格外漂亮,灵透清亮,就像天生会说话一样。这略显颐指气使的行为由他做来并不让人反感,反倒觉温和自然,理所应当。
舒窈笑了笑,将九连环递出,拍拍自己身侧的暖榻:“坐下玩吧,站着挺累的。”
他被她的邀请弄得愣怔,好一会儿后方从善如流,接过东西,坐在暖榻上。
舒窈并不打扰,欠身从果食盘案取来一碟姜丝梅。
“你要用点心吗”她很礼貌地招呼他。
小郎君手上动作停顿,抬眼扫下舒窈,摇摇头,仍旧不说话。
柴家哥哥如此安静腼腆
舒窈侧身看他,“你真是柴家的小哥哥是跟随大人来探望我祖母”
小郎君脸显诧异,秀气眉毛微微蹙起。片刻后又舒展开,望着舒窈,眼藏一丝调皮笑意:“是。”
他在骗她。
无需多想,舒窈就已知道:这个夹杂些许气声,不甚清晰的“是”字,分明就是在掩饰他的真实身份
那么,他应该是谁
舒窈歪着脑袋,上上下下端详打量他。
“你不相信”他声音含混,似底气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