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皇后生活录(一)_作者:舒寐(68)

2017-11-26 舒寐

  “咏雪之句记得太多,你要听哪个”

  赵祯侧首回望她一眼,含笑揶揄:“记那么许多,不如你咏一句”

  舒窈脱口即道:“风chuī无根芽,冬来绽梨花。”

  “风chuī无根芽这句典出何处”赵祯怔了怔,微露诧异。

  舒窈摇头晃脑地卖个关子,唇角弯起,露出两颗雪白的小虎牙对赵祯说:“不知道了那你回去问问贾太傅,看他知道与否”

  赵祯无言地看了她一眼,颇不服气:“问就问。我还不信,有鸿博大儒不知的典故。”

  舒窈但笑不语。人却老老实实地跟在赵祯身后,从青砖宫道上一路向内宫行去。

  寒风中,他们二人走得迅疾,并未留意到穿花过径时,宫道旁开得绯红的腊梅丛中,有一道披着狐裘的清瘦身形默默伫立。

  身影的主人生得极美,白肤莹雪,青丝绰峨。一双眼眸就像映衬了九天悬月,清亮柔和,让人望之舒怀。她宫装打扮,分明是后宫之人。若仔细端详,她的眉宇间与刚才路过的太子竟有三分相似。

  “娘娘,起风了。回宫去吧。”

  一个小宫女伺随在她身后,见太子带人离开,小宫女才轻微出声。

  只是她的提醒并未被面前人察觉。这位宫妃就像没听到一样,依旧静静地站着,看着,望向远处的目光里有掩藏不住的怜爱与心疼。

  “下雪了呢。他都没带一个人,自己怎么孤零零出来了呢。”

  美貌妇人手扶着梅树枝丫,视线不错地低声喃喃:“那是郭家小娘子皇后娘娘看中的人应是聪慧讨喜的吧不然太子他又怎会这般对她”

  “娘娘。”小宫女面有不忍地低声唤她。

  娘娘对太子总是有不可名状的怜爱。尤其自小公主幼年早夭后,她便经常像现在这样,躲在太子会经过的宫道旁,偷偷看着他,见他安好方放下心怀。

  这份举止,实在让入宫不久的她费解非常:若是喜欢太子,那便走出去和他说话就好。何必这样躲躲藏藏,似见不得光。

  小宫女叹口气,宽慰她道:“娘娘,你忘了,皇后娘娘是太子的母后。她能给太子的,自然都是最好的。”

  清瘦美人儿闻言愣怔。手臂自树丛间收回,低下头微微一笑。

  “是啊。她是他的母后,自然给他的都是最好的我又在平白担心什么呢”

  这话虽是含笑,却隐隐带着无尽苦涩自嘲。

  小宫女诧异地看她一眼,终究还是按耐心头疑惑,对她劝慰一句:“娘娘,回宫吧。”

  “好。这就回。”

  她这般说着,脚下却似生根一般,原地不动。直到赵祯与舒窈背影完全消失,再看不见,她才把手搭在宫女胳臂上,恋恋不舍离开此地。

  …

  作者有话要说:  下章,小太子终于要出场了。

  来来来,三年不见,太子爷,见到你未来媳妇儿,你有啥想说的没?

  ☆、惶惶缟素天下哀

  ;周怀政的叛乱消弭在一场无形的告密中。那日朝廷御林军对大街小巷突于其来的迅猛搜查并没有给汴京的百姓来带多少的波动。大人物的权位更迭不会影响到他们的衣食住行,他们不关心谁人叛变,谁人掌权。他们只关心在圣朝治下,税负几何,徭役几何,自己能否承受在身,能否安逸度日。

  昭宣使周怀政被处斩之后,汴京繁华照旧。年关将近,开封府的关歌也照旧。樊楼、任店、丰月楼等酒家又如往年一样在门前支起了欢门彩楼。五色旌旗飘飘,对上映衬着天空落雪,对下迎接着往来食客,倒是别有一番风味。

  舒窈这日是和郭审一起到了丰月楼。与樊楼格局不同,丰月楼只有上下两层。装潢雅致,墙壁粉白,其上一帧帧字画诗词,皆是历届进京赶考的举子所留。论菜式美味,丰月楼不及樊楼良多,然若论杜康刘伶之道,玉露琼浆之美,丰月楼却优于樊楼多矣。

  此楼乃为正店,自酿寿眉酒在汴京备受追捧,千金难买。郭审也是因饕名在外,结识了丰月楼的东家,才被赠予一坛。新得好酒,郭审忍不住胸怀得意,拉着妹妹炫耀好久后,才带她往丰月楼来捧场。

  舒窈坐在雅间里,托腮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像小时候那样听凭郭审一本正经对店小二说她口味与忌讳。待他jiāo代完,店小二退出,郭审才邀功般凑到她身前,伸手在她眼前晃了晃:“怎么了小丫头一出来就走神,到底在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