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皇后生活录(一)_作者:舒寐(95)

2017-11-26 舒寐

  然而今日听言,老爷似乎是真的不为复相所动。

  “老爷。”清方环顾四周后压低声音,小心翼翼地问道,“您是不是不愿意重新回京?”

  清方可不曾忘记,先帝时期,他家老爷主和谈判北朝,策划泰山封禅,遍寻祥瑞吉兆。为先帝,他家相爷鞍前马后,不说功劳赫赫,也有苦劳层层。可是结果呢?结果他被叫做“五鬼”。结果落了个一身骂名,一身毁谤,最后被罢相削爵,贬谪离京的下场。

  此事,放在谁身上,不会心寒齿冷?

  如今,新帝登基,太后摄政。丁相一党被太后除治,寇相一派素来与太后不睦,钱惟演虽是皇亲国戚,资历老道,却也是归降皇族出身,他势必不可能为宰为相。环顾朝廷,此时能出山重掌大局者,竟只有他家老爷一人。

  于是,太后复相他家老爷。

  然而宦海沉浮,他家老爷到这把岁数,人qíng冷暖尝过,辅国执政掌过,他哪里还会在意区区复相之变?

  对于清方的疑问,王钦若只是微微转了转头,用鼻音发问:“何以见得?”

  清方一本正经地说出自己推测依据:“若是愿意,那为何您从入京到现在,都没怎么高兴过?”

  王钦若笑了笑,手捋胡须淡淡叹息道:“确实不值得高兴。天圣天圣,二人成圣。这二圣若是一条心还好,若是……你家老爷只能是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清方一头雾水地看着面显隐忧的王钦若,挠挠脸颊困惑道:“难道太后起复您的圣旨不是官家用玺的?”

  既然是官家用玺,那自然他是同意您复相的。你还gān嘛担忧这些?

  王钦若似勘透他心中所想,摇摇头,端起面前粗瓷的茶碗轻轻抿了一口。

  “你呀,到底还是年轻。看不到的事还有很多呢。”

  王钦若声音平淡古则,说完便闭口不语。清方见他不肯多言,亦是识趣地住了话头。主仆二人就在闹市简陋的酒肆中安安静静地听着旁人高谈阔论。

  就在茶尽酒歇,清方以为王钦若要这么离开时,王钦若忽然转过头,对他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官家也还年轻。”

  不止年轻,他应该还算作年少。看不到他母后走的这步棋到底有高明。他王若钦声名不佳又离京几年,早年的势力早已被分散同化。太后此时选择他,一为他的能力足以主持大局,二为他失势再起,本就是借了太后东风,除了太后,他再无其他依仗。一旦入朝为相,现在的他也只能对太后忠心耿耿,兢兢业业。

  可是天子不在乎这些。在他看来,身为一国摄政,自当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对于执政宰辅之选,他心里是另有其人。不过,年少的天子,在母后把持政权时,便是对他这个复相之人心中有一千一万个不赞同不满意,也绝对说不出半个“不同意”的字。

  一面是现在执政的太后,一面是未来执政的官家。母子之间在政见上不可能永无分歧。他们二人的分歧,就是对他王钦若以后的考验。

  王钦若垂下眼,摇摇头苦笑了一声,还是端起粗瓷的茶碗,将混茶一饮而尽了。

  作为宦海沉浮多年的官场老人儿,王钦若对时局的判断可谓jīng准非常。几乎就在他跟清方闲聊的同一时间,皇宫大内之中,赵祯也万分苦恼地坐在东廊角的台阶上。

  “你有听到朕在说什么吗?”

  赵祯修眉轻蹙,眼底带着委屈和不满地望向不远处的舒窈。

  舒窈站在廊下,低着头,面无表qíng地回他:“臣女在听。官家之言,臣女恭听在耳。”

  赵祯气愤地抿了抿唇,忽然从台阶站起,满是愤然地指着舒窈:“你到底是哪头儿的?你知不知道事qíng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样!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前几日朕读《贞观政要》时,母后还说希望朕做个像唐太宗那样知人善任的明君。可是……可是她现在这样,要朕怎么知人善任?”

  他嚷得声音极大,目光愤慨又委屈。黑亮眸底涌动的光芒闪闪烁烁,像星辰一般照向舒窈的眼底。

  舒窈豁然抬头,全然忘记刚才二人争执。只是提起裙裾,三两步迈上了台阶,来至赵祯身前。

  “你想……”

  赵祯话未说完,舒窈已急慌慌伸出手臂,五指并拢,轻轻掩住了赵祯的张口yù言的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