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人走了后,李薇翻开她这一年多记录的小本子,开始思考下一步的计划。要说前世她最拿手是农业,出身农家,又学得这样的专业,现在年龄也不算小了。最重要的是,她从小就喜欢捣故些稀奇的,爹娘以及周边的人已见怪不怪了。更有那几本农书做后盾,凡事儿往书上推,推不过的便说是自己是想出来的。
想着想着,便又想到家里的那几亩河沿荒地来,让银生家种的这几年,她冷眼旁观着,其实他们家也并未得多少粮食,只不过种那块儿地,比闲着略qiáng一些罢了。
她便想着拿那块儿地做试验田,试种一年绿肥看看效果,如果效果好的话,以她们家现的条件,去买些薄田或者多开荒地,也是一条不错的收入途径。
要利用麦收后以及秋粮最晚播种前这一段时间,种绿肥,必须要选择生长快的品种,这些年她也留心观察了这里的作物,前世大部分的作物倒是都有的。象豆类的,有绿豆huáng豆豇豆之类的,而秋粮有谷子苞谷秫秫棉花甘薯,这些都是她前世常见的,唯一没见过的是花生。夏粮则有麦子油菜之类的。
要说这些常见的农作物中,绿豆豇豆和油菜都是上好的绿肥,其中绿豆为最,这个在农书上也有记载,况且这绿豆种子最为寻常,想了半晌,决定等李海歆回来,把那荒地的事儿跟他们说道说道。
早些给银生家透个信儿,让人家好腾茬儿。
李海歆带柱子和佟永年去了宜阳,即是自家亲外甥提出来的,佟维安自然无话,只说打听好了便使人过来送信儿。
柱子爹娘没想到佟永年会主动开口给柱子说去处,感激得很,与何氏笑着,“年哥儿这孩子先前儿除了你们家人谁也不入眼的,现在看来,柱子也入得他的眼。”
何氏也笑,“柱子与他都一块儿读了四五年的书了,见天儿在一块儿。他就是块石头,也早捂热了。”
话虽这么说着,心里头却也奇怪。柱子娘说的是没错儿,年哥儿这孩子是从没为自家人之外的人cao过心说过话。这回也出乎她的意料。再联想起先前儿吴旭初来时,本以为他仍会淡淡的冷冷的模样,却没想到很亲切,象是变了个人似的。
又仔细想想这些日子也没有特别的事qíng发生,心下便归结为他长大了。
李薇在旁边听了,也觉得他最近奇怪的很。莫不是看到什么圣人立身处世的哲言,自己悟了?
眼见麦收将至,家家户户又开始紧忙起来。李薇磨着李海歆要去银生家要回那几亩荒地,李海歆先是不允,虽说今年麦收家里多了一个长工吴旭,但是老李头的那五亩地点种到麦收他也得去忙活着,何氏又因家里一大摊子事儿扯拉着,出不了门儿。再把荒地要回来,家里可真耕种不上。
李薇搬了一圈子人帮她说话,最后李海歆经不住她见天的唠叨,便去银生家说了秋粮要自己种的事儿。银生爹娘也没说旁的,只说麦收后,让小六子帮着他们种上秋粮。
佟永年学里放了麦时假,今年他也要下地和李海歆去割麦子,李海歆不准,只让他gān些拾麦子的活计,何氏也不准,一是怕累着他,再者,没割过麦子的人,初时掌不好决窍,常有不小心割了手,或者割到脚的,一伤着便没个轻重。村子里有个小子初学割麦子,不小心割到脚筋,现在走路还有些一拐一拐的呢。
最终佟永年没挣过何氏夫妇,仍旧领了捡麦子的活计。
也就是在麦时里,佟维安派人送了信儿来,说柱子的活儿有着落了,等麦收后让他们去上工。
柱子爹娘自然感激得很,连带柱子姨夫一家也过来帮着收了一天的麦子,表表谢意。
麦子打完后,李薇的秸杆儿养蚯蚓试验也有了结果。堆制的秸杆儿基也被吃掉了大半儿,李薇看着原来厚厚的秸杆儿塌陷了下去,最面是无色无味无臭的圆型颗粒——蚯蚓粪,这可是上好的有机肥料,比农家肥不知要好多少倍。
挑在日头西落,竹林yīn荫盖过秸杆儿时,叫李海歆,“爹,你们快拿大杈杷和木耙子过来,咱们起地龙了。”
李海歆早就稀奇着梨花搞这个新鲜的花样,这些天,天热了她要去盖湿栅子,时不时要洒上些水,为了防晒,还特意让搭个了高长的架子,两边种上梅豆角,问她几次好没好,她都要说再等等。
这会终于可以看看,这秸杆儿养地龙到底能不能养出来,里面又是个什么模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