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太点点头,“这样也好。”这才带了冬蕊等人往自己院子里去了。
陶正安进了府,就让人将二弟陶正谦找来问了昨晚遇到乱党的经过,陶家兄弟俩在里面说话,大太太来了不知道该不该进去,站在外面听了听。
陶正安正训斥二弟竟然丢下三房不管自己先回来了,陶正谦心里有愧,只低着头听训。
这样一来,大太太更不好进去,免得让二叔在她面前丢了脸面。
这也不怪二叔,大难临头谁不是先顾自己,尤其是生于太平年,谁也没有经历过这个,惊慌失措下只逃命,那也是有的,何况二叔年纪不大,本身也有一大家子要照顾,饶是这样,两个儿子也是后来才回来的。
二叔出了门,大太太才从旁边的屋子出来进了主屋。
屋子里陶正安似是有心事,在一旁喝着茶也不说话,大太太知道陶正安的脾气,这个时候最讨厌别人打扰,就悄悄地在一旁等着。
陶正安的确有些心烦意乱,乱党这么一闹,天子大怒,虽还有少年阳刚厉气,却拖着病体心有余力不足,太医院那些药又偏不见起色,便又要招那些会炼制丹药的道士进宫炼制金石丹药。
提到丹药陶正安不免想起三年前那件事来。
三年前,圣上服用了金石丹药,突然口鼻流血,昏迷不醒,那炼制丹药的道士被抓了起来。
赵信得知此事便来府里找他……
陶正安叹口气,当年圣上深信钦天监的一个西人,那炼丹的道士,就是钦天监西人荐的,那西人也是有几分的能耐,观天象测吉凶,还专做些奇巧的玩意儿讨圣上欢心,圣上要服用金石丹药,那西人四处苦寻炼丹之法,最后还是他和赵信……
哪知会出这样大的祸事,事发之后,他和赵信惶惶度日,生怕那西人会将他们牵连出来,对家里人也是一字也不敢提,谁知道他与赵信商议对策那晚,偏被人听了去。
他和赵信顿时骇然……这个节骨眼上,又发现那件败坏家风的丑事,左思右想,他便做出了一个决定……
现在上面放出口风,有人跃跃yù试,他却心有余悸。上次的那西人死了,这案子就没再追查下去,要是这些炼丹再出差错,将之前那件案子牵扯出来,陶府与义承侯府都要出大事。思来想去只有华贵妃所生的皇子将来能登基为帝,才能永保无虞。
万一赵家失事了,他也不能跟着这条大船一起沉了,总要想个万全之策。
陶正安将这些事都想了一遍,才发现大太太在一旁端了茶伺候,嘴上埋怨,“进来也不说一声。”心里却一暖,还是妻子了解他。
大太太道:“看老爷在想事也就没有打扰。”
陶正安点点头,“昨晚的事我都已经听说了。”抬起头看看大太太,目光中似有不满。
大太太正猜测陶正安说的是哪件事。
是乱贼进府,廖氏小产,还是四姨娘怀孕……
陶正安道:“研华被贼人掳了难免名声受损,还好被人救下来,三房十小姐又是怎么回事?无论是谁都关系着我们陶家的名誉。”
大太太忙道:“还是容华先赶到给十小姐穿了件衣服,要不然恐怕这时候流言蜚语早已经……这事自然是尽量压下来,我已经嘱咐院子里的下人,谁要是敢乱说必会严惩。”
陶正安看了一眼大太太,“这种事如何能瞒得住,”顿了顿又道:“你去跟三房商议商议,等到外面人都知道,就不好收拾了。”
大太太想起十小姐柔柔弱弱,惊魂未定的模样……不禁惋惜。
第54章遗祸(下)
说到这里大太太刻意提起那伙乱贼来,“昨晚武穆侯爷带人抓了两个乱贼,也不知审出什么来没有?我带人将府里查勘了一遍,别的屋子里都没丢东西,唯有老太太的千禧居,被那伙贼人翻得乱七八糟,拿的都是老太太收起来的珍品,虽说后来被侯爷的人追了回来,可也坏了不少的瓷器和字画。”
陶正安皱起眉头,“怎么就独去了那里?”
大太太道:“我也正觉得蹊跷。”
陶正安忽然问道:“难道是府里的人将这些贼人引进来的?”
大太太不可置否,只道:“我也不敢怠慢,昨晚就将那些守在后门的婆子们都锁了,问了一晚上也没问出什么来。那伙贼人先去的小院子,说了什么又做了什么,咱们也不知道,倒是柳儿跟着四姨娘在那边。我原是想将柳儿叫来问了,可四姨娘那边却又少不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