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科举辅导师_作者:腿毛略粗(411)

  四处无人说话,只余喘息。

  官员缓了缓,说道:“快,去点火。清点一下粮食。”

  孟为应了声,反身摸进门,去找桌上的煤灯。

  提了三盏煤灯,又点了两个火把,众人聚在院中。

  地上湿润一片,大米与烧gān的灰烬混在一起,一片láng藉。

  再看众人,更是滑稽。

  外面天黑路滑,他们去打水的时候,不知摔了多少次。此刻安下心来,伤口虽还不觉得疼,但打湿的布料贴在皮肤上,觉得阵阵发寒。

  一人喃喃道:“怎么会有人,做这样的事……”

  正是体会过灾区的艰苦,见过许多的生离死别,更觉得这样的事不可容忍。

  梁仲彦上前,将完好的几袋数了数,又估算了一下地上散落的大米,然后报了个数。

  所幸,发现的及时,起码保住了一半的粮糙。

  也是大意了,他们派人来押送,防备是灾民或劫匪。可此处离县城不远,未听闻有人在此行凶。谁想到会有人放火?

  纵然如此,渎职之责,怕是难逃。

  那户部官员叹了口气,看向孟为道:“好孩子,多亏有你。只是,你还是先去洗把脸吧。”

  孟为抹了把脸:“怎么?”

  他放下手,发现手心全是黑的。

  才想起来自己睡前犯懒,没去洗那砚台,就摆在自己的chuáng边。现在脸上全是未gān墨渍。

  梁仲彦见状笑了一声,

  孟为震惊喊道:“先生真是太神了!这定是他在冥冥中助我!”

  若非要给宋问写信,怎么会有之后种种?恐怕此时自身安危都难保了。

  众人无语的嘁了一声,这人怕是走火入魔了。

  一学生担忧道:“该不是只有我们遭难了吧?其他的粮队呢?有只队伍运了三十几辆车,那没有防备,烧起来可了不得了。”

  梁仲彦道:“他们押送的队伍人多,防备紧密,应当没有那么容易得逞。”

  他们这次来的人不多,所以运的粮也不多,是去临近小村庄里收购的大米。大郡县的粮糙,由河南道这边的将士亲自押送。

  官员道:“今晚辛苦大家,先把这边的米装起来,明日赶路,耽搁不得了。”

  众人应声,先去换了身衣服,然后找东西扫米,把现场清理一下。

  彻夜未眠,天色初晓之后,直接押着粮车前去会合。

  到了县衙,把粮糙jiāo接,官员向上汇报此事。孟为等人又接到指令,帮忙将粮食送到旁边的永宁县去。

  这样互相一打听,才知道别队也有粮糙被烧。

  他们这次救灾,是直接从附近收米再押送过来。不定是朝廷负责,有些是村县百姓自发筹米,再联系他们,过去接送。

  这些接送的队伍,往往只有几人,且大半是官府临时招揽的壮汉,或者接济的灾民。然后再配一位官员过去登记。是以不够专业,也没有防备,容易被得手。

  孟为急忙抽出信纸,重新书写了一封,将事qíng原委告知。而后去嘱托驿站运送信件的人,一并送到长安。

  远处长安。

  这边的yīn雨下个不停,委实叫人烦躁。宋问打着伞,准备去茶楼打听一下huáng河那边的状况。

  她已经小心的靠边走,却仍旧遭了殃。

  一辆马车故意从她旁边的水坑里驶过,激起一道水花。宋问猛得一跳,还是不免让白衣沾上了泥渍。她抖了抖衣摆,勃然大怒。这人是谁?如此欠抽!

  谁知那马车在前面自己停了下来。

  宋问上前,准备接受那人的道歉。就见车上的人掀开车帘,竟是张曦云。

  林唯衍看清他的脸,抽棍准备实施宋问的想法。宋问一挥手,将他按下。

  宋问咋舌道:“国师,您这就过分了吧?何必与我一良民过不去?”

  “你是良民?”张曦云道,“我看你是假君子,只是假的不自知而已。来日,也是大梁的毒瘤。”

  宋问抬起头,也不生气,笑道:“那您一定是真小人,真的很有自知之明。”

  张曦云冷冷斜她一眼,道:“你为民,我为国。”

  宋问:“这本质不冲突。”

  “这冲突。”张曦云说,“我为国,所以只要不撼动大梁的根基,我可以容忍。但是于大梁不利的事,我要一一拔除。而你,所谓的为民,却一次又一次的用妇人之仁,与天下人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