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周围不是低头排列等入宫的,就是正与家人拜别的,想来不会有人注意到方才一幕。
德珍安下心,向魏武道:“女儿莽撞,以后定当谨慎。”
魏武不忍苛责即将分别的幼女,他连忙阻止yù拜下的德珍,声音却依旧严厉道:“这次便罢,记住没有以后!”
博城最是偏疼德珍,见德珍红着眼睛听父亲魏武训导,就要像以往一样挺身维护,却让兄长一剂严厉的眼神制止。
德珍只郑重而坚定地看着魏武,沉声答道:“女儿记住了。”
魏武眼中又重蓄起满满的慈爱之色,看着德珍似有千言万语要嘱咐,唯恐疼爱了十六年的女儿受苦。然而,他略有gān涩的双唇嚅嚅yù动半晌,最终只是板脸作了严父,第一次以武将特有的犀利目光紧紧盯着德珍,肃声道:“你玛麽的话,从今天起就彻底忘记。这是我与你两个哥哥的责任,不需要你背负!你只要等到年满二十五平安出宫,就是报答了家里生养之恩。”
“阿玛……!”德珍难掩激动qíng绪,眼中噙满无尽泪水。
一年多前祖母弥留之际,人已意识模糊,却念念不忘重回内三旗。甚至于抓住她的手,疯狂而急切的让她答应,不计任何代价也要蒙得圣恩以延泽家族,为承武他们下一代乃至后世子孙求一个内务府出身,更甚者脱离包衣旗下。
时隔一年多的今日,魏武却让她忘记祖母的临终遗言,这样深切的父爱得之何其幸也!
面对德珍饱含感动的呼唤,魏武许是觉得面上下不来,也或是不愿在三个孩子前失态,他朝德珍罢罢手:“去正huáng旗包衣那等着,莫耽误了时辰。”见德珍不愿挪动半步,魏武再次挥手催促:“你,走吧。”
一入宫便是十年难以得见家人,德珍不舍亦不愿与父兄别离,就任xing地死扯着绢帕站在那里,含泪凝望着父兄。
魏武长叹一声,终是硬下心肠,头也不回地带着启、城两兄弟离开。
他们离开的那一霎,德珍倍感委屈,却仍不愿移开一步。
他们越走越远,远远地,德珍再也看不见魏武父子三人相似的高大背影,也听不见魏武训斥博城别回头的声音。
终究,给予她十六年庇护的父兄离开了,她将一个人生活在这座冰冷地皇宫。
转身,不再痴痴凝望着父兄离去的方向,德珍木然地走向正huáng旗的列队中。
----
宣徽院:顺治十七年称内务府宣徽院,康熙十六年改称会计司,是专门挑选宫女的机构。
内务府包衣:也称内三旗,意为皇家奴才,主要是由皇帝亲领的上三旗(镶huáng、正huáng、正白三旗)包衣组成。内务府,是清代特有的管理宫廷事务的机构。
ps:宫女选秀主要时间在二月,较少安排在八月。
ps:^_^八月二十日,是我一年中最最最最爱的日子,文中就用这一天了。
ps:西木看新文,望新老书友多多支持。
☆、第二章 安排去处
在等级深严的紫禁城,即使是身份低微的宫女,也被分为了三六九等。因为凡属内务府佐领下上至大臣官员,下至兵丁人家的女子都在选阅之内,她们也难以避免的以父兄身份尊卑,来安排入宫后的去向与月例等事。
待最后一次身份审核过,德珍作为内务府佐领下三品官员之女,很快地被安排了去向。
只听一个小太监尖着嗓子一一念出她与另外五名女子的名字。
"内务府大臣赫泰隆之女,舒穆禄·宝惠。"
"包衣骁骑参领福哈之女,梅勒·玉玲。"
"包衣护军参领魏武之女,乌雅·德珍。"
……
小太监吊得高高的嗓音,在这个小院落的露天场子里,显得格外刺耳与尖锐。
德珍却不敢有半分的嫌弃,而是jīng神贯注的听着小太监念名,当听到她的名字被念到,她低敛着眉目从七十余名正huáng旗包衣女子中轻步走出,行至一张红木条桌前同那五名女子横排站立。
这张约四尺长的木桌子后,坐着一名老太监,他就是分派这届正huáng旗包衣宫女去处的管事太监。
此时,他正捧着一只青花茶盏,一边无声啜饮,一边阅览名册。
一时间,小院子里静悄悄地,所有人都等他发话。
半晌,他"笃"地一声搁下茶盏,手在名册上轻敲了两下,微咦一声念道:"乌雅·德珍,逾岁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