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与子归_作者:卿妃(114)

  “少主……老规矩……”

  “少主……”

  由与大魏隔海相望的huáng海道至与北狄接壤的平安道,一路上玉罗的提示越来越少,最后根本无需言语,他便能预知那姑娘留下的是哪四个字。

  俊眉几不可见地一敛,上官意抽过玉罗手中的高丽纸,徐徐打开,而后轻轻折起。

  “还坚持得住么。”他瞟眼玉罗,将字条收进袖袋。

  虽是连夜赶路,眼下难掩微青,玉罗却依旧道:“劳少主挂心,上路吧。”

  “嗯。”上官应了声,黑瞳危险眯起。

  “近了。”

  不远处,冬阳疾走在起伏的山峦上,流转出宛如月眸的滟滟清波。风中,山河在笑。

  公子——快跑!

  第二十章 他,大爷

  背脊窜起恶寒,余秭归一掩口,生生将喷嚏埋葬在鼻腔里。

  好qiáng的怨念。

  她抬头看眼冷到发白的蓝天,这才确定那不过是一时错觉。

  “真希!”客栈外从鸾挥手叫道。

  尹真希是她通关时的姓名,多亏了桂兰假造的牒文,这才助他们一路往北,来到三江里。

  她折好写好的字条,照例给了店家一点碎银,而后走出门去。

  “朴安镇准备上路了。”近了,从鸾压低嗓音道。

  “这么快?”余秭归有些讶异。

  这几日对亏了朴大人快马加鞭,他们这才能将五天的路程缩到了三天。她原以为出了朝鲜的关隘,看起来筋疲力尽的朴大人会稍歇片刻。却没想,低估了这位大人的体力和毅力。

  此次出关,朴安镇一定身负重任。

  她判断着,牵过几位同伴自边塞市集买来的新马,一跃而上。此处坐望可见长白山,白云延绵在覆雪的山头,让周遭的空气都显得惨淡了点。五人五骑不紧不慢地跟着,前方半里便是朴安镇一行。

  “距离北狄的关口应该不远了。”估摸着行程,萧匡提醒道。

  “朝鲜易过,而北狄难入。适才那个小镇便聚满了想要通关的商旅,我打听过有些人竟已在此盘旋半月,可见北狄早有准备,下定决心封关了。”从鸾翻开随身携带的册子,将收集到的消息逐一分析,最终她看向秭归,“以我们手上的牒文,断过不去的。”

  “姑娘不是打算好了么。”

  闻言,余秭归看向卫濯风。只见他瞧过来的俊目里透着一丝了然,少了一点冷淡,如传说中的天池一般,起着微澜。

  “放朴安镇过朝鲜,而后劫道于此。”

  从鸾睁大眸子,看看卫濯风,再看向余秭归。

  “你是说李代桃僵?”她些微讶异了,“可是,要代的话早该下手了,又何必等到现在。两国边境,北狄的寻边官随时会出现啊。”

  从鸾说着眺望远处,只见山谷之间有条窄路,延伸而上便是城池。衬着皑皑白雪,城上旌旗展扬,一头雪láng仿佛要跃旗而下。那便是北狄,láng的国度。心想着,从鸾再看向行前半里的使团,只觉前路漫漫,充满诡谲。

  “早该下手了……”从鸾迟疑着,就听身侧淡淡一声。

  “不,刚刚好。”

  她一愣,看向策马向前的余秭归。

  “只有真正的朴安镇才能通过朝鲜的边关啊。”

  从鸾眼一亮。“你是说!”

  “如此,朝鲜王笃定出关的是真使节,北狄人亦以为我们是真使节。”萧匡恍然大悟地看向她。

  余秭归瞥他们一眼,挥鞭指向不远处的白桦林。“就是那儿!”

  五骑齐发。

  “驾!”

  朴安镇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发生的,只记得他在花郎的护送下日夜兼程来到了三江里。他推辞了戍边将军的好酒招待,一行人马不停蹄越过两国边境的互市小镇,眼见就要到达白雪之城,而城后不远就是北狄的中都——此番出使的目的地。

  眼见就要到了,然后……

  随着最后一名花郎倒下,他成了孤家寡人。

  “你们……你们……”多年周旋于虎láng邻国的经验让他很快镇定了下来,他眼珠片刻不移地打量着五人。

  这队男女身着朝鲜服饰,不遮面也不用刀枪,只空手这么一晃,禁卫里身手最好的花郎便再无生机。是政敌派来的杀手,还是山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