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点一线,一箭双雕,圣德帝与季君则都别想逃。
其实能将柳嫔拉下水是最好,只要这个余氏女有个结果、盖棺定论,那不管世事如何变化,秭归便安全了。
至于他曾为季君则接触之事,他早就告诉郑首辅,让郑首辅以为他为助内阁不惜为暗哨。
他在脑中反复推演着,以确定计策万无一失。
然后就听福公公道:“说来那个武林盟主啊,这次真是闹了个大笑话。”
“哦?”他漫不经心地应了声。
“昨夜前去授印的吏部侍郎送来急奏,说这届武林盟主是个女人。”
女人?他不记得江湖中有哪个女人有这样的本事。
“非但是个女人,而且是个道姑。”
“道姑?”他听出不妙。
“听说这道姑只是运气好,原先胜的其实是世缨卫家的三公子,世缨卫家就是跟着太祖打江山、授予世代爵位的那个卫家。当年啊他家的长公子为敏怀太子当刀而死,二公子又病故,卫家就指着这三公子拿回那个五品兵马位。只可惜,哎……”
上官意眸色骤沉,越听越觉得有异。
“然后呢。”他不禁出声打断福公公的唠叨。
“然后半路杀出个程咬金,一个北狄人偏来凑热闹,结果和卫三公子鹬蚌相争,让那道姑捡了便宜。听说啊,那道姑还使了诈,假装是右手厉害,其实是个左撇子呢。”
左撇子,左撇子。
几乎可以肯定,他该死的可以肯定。
一把抽出那封家书,他一目十行不看内容,只寻那人的名字。
余秭归。
果然。
这个女人,这个女人,她不是很识时务的么,她明知道这个官不能做,这个盟主不能当。
笨蛋,傻瓜!
即便盛怒,他也不忘将家书丢进火盆。
看着瞬间焚尽的书信,上官意沉敛眸,思索起今后的路来。
冬至未至
高大的城楼耸入际,层云中像是被撬开道fèng,琉璃瓦上染抹近似于釉彩的晨曦。
就是朝的都城,京师啊。
但会如此感概,并非因为眼前城楼的huáng瓦盖顶,片富丽堂皇,而是因为想起自下县出发时,师傅的句话。
“老夫也想去看看些年京师衰败成什么样。”
“师傅!”
惊讶地瞪大眸,将师兄们的慌乱看在眼里。
“您哪儿都能去,唯独京师……”
“师傅,您忘么,五绝的名号是从皇城开始扼杀的。”
“光是连累老幺,作为师兄的们就已经很愧疚,假如连师傅都……您是想徒儿们成为悖师的逆人么。”
淡色的眸子微微颤动,六师兄瘦弱的身子透露出种不容拒绝的气势。
“真是。”仿佛看着玩闹孩童般,师傅无奈地笑着,“咸儿难道们都忘?五绝已经死啊。”
“师傅……”
“如今站在里的,不过是个担心幺儿的可怜老头,只想伴路前行罢。”
捧着写着诏命的布帛,些微愣怔。
“还是论到对京师的熟悉,们有谁能比得过老夫。”
当然不是问句,否则也不会有路相携的师傅和十师兄。
余秭归看向那个因巨大城楼而惊叹的少年。
“门上的是金粉吧,明明很富贵,师傅为何京师已经衰败呢。”娃娃脸看向自进入顺府变开始沉默的老者。
叹息混合着rǔ白色的晨雾,自王叔仁的口中呵出。
“对于京师来,最大的衰败便是王畿之地尽豪奢,而四方之境糙木折,是失道的预兆啊。”
微楞。
路行来借宿的农家皆是粥如稀水,开始时还以为是主人小气,直到无意间瞥见见底的米缸才明白,原来灾与苛税在摧垮个个里甲。以致于子脚下的直隶,都到种不堪重负的地步。
的确,相较于村落里透风的矮墙,为庆双节而金彩绘的京师城楼显得那么不合时宜,以致于透出几分衰败的腐气。
百零八响晨鼓渐进尾声,新漆的城门缓缓开启,而不过是“里九外七皇城四”,京师的二十城门之。
因近年中yīn长阳衰的冬至,虽过平旦,光依旧暗沉。大街上朦朦胧胧只见人影,很是鬼魅不清。
“道长,几位道长是从外地来京的吧。”不知从哪里窜出个人挡在他们身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