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师_作者:小伍(263)

2017-11-04 小伍 古代言情

  芳馨道:“这些东西……是何意?”

  我轻声道:“锦素去了霁清轩以后,她的东西都封了起来。将来要么充公,要么都还给她。”

  芳馨道:“那娘娘为何将这些东西送到玉梨苑来?”

  我苦笑道:“这些东西由贵妃做主,既不充公,又不还给锦素,只有一个可能,那便是锦素和苏燕燕她们都……”我不忍再说下去。

  芳馨大惊道:“姑娘何出此言?”

  我叹道:“姑姑想想。周贵妃是最疼锦素的,必会不遗余力地搭救她。这会儿却费心打点她留下来的物事,可不是活命无望了么?”

  芳馨道:“这么说,贵妃是用这箱子东西告诉姑娘,陛下不肯宽恕于大人,是时候好好想个想法子搭救于大人了,是不是?”

  听闻盛京城刚刚攻下,皇帝匆匆受降,还未与众将庆功,便与周贵妃快马赶回汴城。陆皇后的兄长陆愚卿在后接管盛京,绥境安民。大军还要些时日才能回朝。升平长公主由昌平公护送,随军回京。

  皇帝回到景园的第三天是上元节。清早,皇帝在皇太子高显的灵前读过亲自撰写的诔文,又去三位公主所在的易芳亭痛哭一场。早膳后在含光殿下旨,说今日上元佳节,虽逢国丧,民间不禁烟花灯会,日后嫁娶宴乐如常。圣旨一下,庶民咸悦。因太后还在病中,宫中反而没有宴饮。接着皇帝从掖庭属调阅卷宗,连后妃和皇子也不能去请安。

  整整一天,我只是坐在玉梨苑里看着绿萼将锦素的衣物一一登记造册,心头惴惴不安。三位公主溺死金沙池的事qíng是我主查,皇帝所看的卷宗也是我和史易珠一道整理存档的。恐怕皇帝召见,我一直在心里暗暗盘算。然而一连数日,含光殿大门紧闭,听闻只有掖庭令郑大人被诏见过两次。如此过了几天,卷宗被送回掖庭属,我这才放下心来。

  转眼皇太子和三位公主都葬入皇陵,正月就要过去了。皇后终于下旨回宫。

  这些日子,景园很平静。太后养病,皇帝忙于军政,皇后料理丧务,贵妃静修,皇子读书。景园分散的馆阁殿宇隔离了彼此的身心,如浊水中的悬沙,在浮沉中彼此看见,相望而不相知。

  这一日午后,暖阳在身,芳馨和绿萼带着宫人们翻晒衣被,收拾回宫的物事,我独自带了紫菡去湖边散心。紫菡甚少随我出门,更没有在外面单独服侍过我。她甚是拘谨,在我身后半步跟着,也不说话。金沙池的冰都化尽了,暗涌化作碧波银làng,被阳光撕出一幅暖风,霎时为南北两岸染上娇嫩的新绿。咸平十四年的chūn天,竟来得有些早。

  走近白玉拱桥时,忽见紫菡伸手指道:“姑娘看,岸芷阁里站的那是谁?”

  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往湖心岛看去,只见岸芷阁中站着一位身披白色纱缎斗篷的女子,满身珠光如水波涣出的岚烟,轻柔如风,璀璨如星。她独立在水阁中,看向东南。

  自从公主们出事,就再没有人敢往湖上去了,湖心岛的岸芷汀兰两阁,除了日常打扫的宫人,更是无人敢去。这里是两宫与皇后的伤心之地。

  虽然离得甚远,瞧不清楚她的脸,但敢去岸芷阁的胆大女子,又不带一个宫人相随,唯有周贵妃。既知是贵妃,便不能不上去请安,于是转头向紫菡道:“过去看看。”

  紫菡道:“当真要去么?”

  我点头道:“你若怕,便留在岸上好了。”

  紫菡道:“这如何使得?姑姑知道了,该打奴婢的板子了。”说罢扶着我上了桥。

  我在周贵妃身后十步站住,正要行礼,却听贵妃清冷的声音道:“朱大人免礼,上前来。”

  我行过礼,愕然道:“娘娘并未回首,如何知晓便是臣女?”

  周贵妃身子一动,露出额高鼻挺、眉目分明的侧脸,面色在满身珠光中苍白得近乎圣洁。她口角一扬:“每个人走路的轻重快慢都不尽相同,学武之人,自然能分辨清楚。朱大人的脚步素来轻而且稳,只是比数年前刚入宫之时,慢了一些。”

  我屈膝道:“娘娘英明。”

  周贵妃转过身,凝视我道:“朱大人入宫之后,不但行路慢了一些,还时常气短。朱大人的身子可还好么?”

  清凌凌的湖水漫上水阁两侧的玉阶,凉气直bī心头:“托娘娘洪福,臣女的身子一向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