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第三十二》:“臣苍疲驽,特为陛下慈恩覆护,在家备教导之仁,升朝蒙爵命之首,制书褒美,班之四海,举负薪之才,升君子之器。”
[109]《后汉书·周huáng徐姜申屠列传第四十三·徐稺传》:“闳生出公族,闻道渐训。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至于稺者,生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
[110]《道德经·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111]《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112]《圣经·旧约·传道书》:“我所以恨恶生命,因为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事我都以为烦恼,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113]《庄子·外篇·秋水第十七》:“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塗,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114]《汉书·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第四十七·盖宽饶》:“夫君子直而不挺,曲而不诎。《大雅》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唯裁省览。”
[115]《汉书·贾邹枚路传第二十一·枚乘传》:“夫十围之木,始生如蘖,足可搔而绝,手可擢而拔,据其未生,先其未形也。磨砻底厉,不见其损,有时而尽;种树畜养,不见其益,有时而大;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臣愿大王孰计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116]《抱朴子·释滞卷八》:“要道不烦,所为鲜耳。但患志之不立,信之不笃,何忧于人理之废乎?长才者兼而修之,何难之有?”
第三册
第一章 宁为贯高
夜愈加深了,人们珍藏起余下的美酒,开始酝酿新的恣肆与热qíng。爆竹声渐息不闻,窗外终于静了下来,万事万物都在深黑的梦中一件件消失,仿佛从没有存在过。
尸身所在的房间不能放火盆,坐得久了,寒气缘四肢侵上,冻彻肌骨。我疲累不堪,却甚是清醒。父亲的伤口上涂满了没药和rǔ香,他的身体亦用酒擦洗过,散发出醉人的香气。这香气幽微jīng深,像一条小蛇咻咻吐着芯子,钻入思想深处。
在我心中,一直有一个疑问未解:皇帝、皇后与大将军究竟是怎样做到的?
夜深人静,一切都清晰可闻。只听门外有人重重打了一个呵欠,接着衣衫窸窣,一个女人低低呻吟。忽听一声嘘声,另一个女子告诫道:“小心!别伸——”话音未落,便听得慧珠压低了声音喝道:“叫你们守灵,倒打呵欠犯懒!长公主殿下还没喊倦呢——”
熙平长公主的声音沉静而慵懒:“拉出去打十板子,赶到后花园去通池子。”
熙平长公主府后花园的小池暗通汴河,只是暗道狭窄,入口处常被淤泥堵塞,须人下水疏浚。chūn夏尚可,隆冬时节,这可是一件苦差。只听那打呵欠的女人砰砰砰地叩首不止:“殿下开恩,殿下开恩……”
我连忙开门上前,依依行礼:“玉机拜见长公主殿下。”
熙平顾不上那个磕头的仆妇,向我道:“免礼。”只见她一身素袍,颈上系着白狐皮。脚上一双雪白的缎面靴子,绣着莹白的玉兰花。这是我永远不能忘记的画面,十四年前,我就是经由这朵玉兰花见识了她无可描摹的美貌。如今她雪肤依然,花貌如昨,而当年那个站在她身后的青布靴子管家却已经不在了。
熙平面色苍白、气息洁净,显然未施脂粉,更未饮酒。今日府中夜宴,熙平竟然滴酒未沾。连慧珠也褪去了所有的珠钗,换过了鞋子和帕子,一脸恭顺地站在熙平身后。
我指着那磕头的仆妇道:“玉机斗胆,请殿下饶恕她。守灵甚是辛苦,略有困倦也是平常。况大年节下……”
熙平微微一笑道:“既然是朱大人开口,孤便饶恕她。”又向那女人道,“好生守着,不准再犯懒了。”那女人向熙平磕了三个头,又向我千恩万谢,这才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