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师_作者:小伍(590)

2017-11-04 小伍 古代言情

  小简嘿的一声道:“要不要做贵妃,不就是大人一句话的事么?”

  不待芳馨说话,我忙道:“依公公看,这银杏我是当要还是不当要?”

  小简道:“银杏虽无罪,却和秋兰jiāo好,又连着沈姝之事。大人还是不要理会她的好。”

  我叹道:“只是她是我的救命恩人,这可如何是好?”

  小简道:“大人想报恩,办法很多,何必一定要将她放在身边?依奴婢说,想办法将两人放出宫去嫁人享福,就是最大的恩典了。”

  我心念一动,颔首道:“多谢公公指点。”

  才五六日卧chuáng不起,庭院中的两株碧桃树都开花了。花枝绚烂,如云蒸霞蔚。守墓三年,我早已见惯了在空旷山野间的疏落横逸、在萧萧山风中凌空绽放的灼灼盛景,这两株桃花,竟有些邯郸学步的意味了。桃花既开,梨花也当开了吧。宫里最好的梨花在梨园。于是我支开芳馨和绿萼,随手披上一件斗篷,信步走出了漱玉斋。

  出了金水门,一路向东,走到梨园门口时,不觉出了一身细汗。和风中dàng漾着清香,我欣喜无限,推门而入。但见梨花如雪,整座梨园空无一人,戏台空dàngdàng的,如在云端之上。往梨花深处走去,在一处小小的院落前停住脚。推了推门,纹丝不动。

  斑驳的小门满是裂痕,有粗粝而踏实的触感。脑海中响起我在梨园看《宪英劝弟》时那一缕缥缈的琴声。虽然国丧中不能有丝竹之声,心中却泛起深切而隐秘的渴望。我yù抬手敲门,想了想又放下,随即转念:梨园盛景,“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106]。

  门口有一只破木桶,将它颠倒,用帕子拂去枯糙木灰,旋身坐下。暖阳在背,竟倚墙睡着了。在梦的深处亦有一扇幽闭的门,一缕轻细如烟的琴音从木隙中逸出,闲闲如碎语。

  忽觉有人拍了一下肩膀,顿时从木桶上跳了起来。转身一看,原来是睿平郡王高思诚,身后跟着一个青衣小厮。但见他一身连珠狩猎纹云昆锦素袍,腰悬白玉短笛。几缕碎发拂过眉眼,眸光柔如chūn风。见我惊起,忙作揖道:“小王鲁莽,大人莫怪。”

  我局促还礼:“玉机参见王爷。”

  高思诚微笑道:“大人也来听琴么?”

  经他一说,我这才发觉小院中有《梅花三弄》的琴声,不禁又惊又喜:“这是师师傅在奏琴么?”

  高思诚道:“正是。他的孤拐xing子又犯了,明知道你我在门外,却不肯开门。”

  我抿嘴一笑:“大约只是在校琴弦时,偶尔试试琴音罢了。”

  高思诚一怔:“不错。国丧之中,宫里是不准宴乐歌舞的。但试试琴音,想必无妨。”琴音清澈,时而喁喁如诉,时而絮絮如吟。高思诚曼声吟道:“纱窗日落渐huáng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chūnyù晚,梨花满地不开门。”[107]

  我亦吟道:“何事长门闭,珠帘只自垂。月移深殿早,chūn向后宫迟。蕙糙生闲地,梨花发旧枝。芳菲自恩幸,看却被风chuī。”[108]

  琴声顿了一顿,有人在门里尖声怪气道:“谁要听这些怨妇诗!”

  我和高思诚相视而笑。高思诚想了想,又吟道:“我家北海宅,作寺南江滨。空庭无玉树,高殿坐幽人。书带留青糙,琴堂幂素尘。平生种桃李,寂灭不成chūn。”[109]

  琴音铮铮,换作了《关山月》。我吟道:“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chuī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110]

  高思诚微微一笑,长声道:“月出照关山,秋风人未还。清光无远近,乡泪半书间。一雁过连营,繁霜覆古城。胡笳在何处,半夜起边声。”[111]

  我和高思诚相视一笑,默默无语地听了半晌琴。《关山月》之后是《高山流水》。高思诚笑道:“这是在下逐客令了,可听完再走。”

  我依依行礼,道:“上一次在夜宴上匆匆一见,尚未向王爷请安问好。玉机拜上王妃、松阳县主,愿王妃与县主福寿安康。”

  高思诚还礼道:“听闻大人抱恙,如今可好些了?”

  我答道:“已好了许多,谢王爷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