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师_作者:小伍(601)

2017-11-04 小伍 古代言情

  清凉的笔杆抵着下颌,脑府一片幽冷。我笑道:“这也太小心了,她是她,王氏是王氏。即便真的怪罪,也用不着来漱玉斋请罪。你怎么答她的?”

  绿萼微笑道:“奴婢就说,我们姑娘不认得王氏和邓氏,此二人也并没有惊扰姑娘。娘娘若为这一点小事来请罪,不知qíng的还以为咱们姑娘刻薄,坏了姑娘与慧媛娘娘相识在先的qíng义了。”

  恰逢芳馨进来寻东西,闻言笑道:“答得好。”

  我随手画了两笔,笑道:“一日里慧媛沈姝、娘娘女御的都闹不清楚,以后还想安静度日么?”又问道,“她还有什么事?”

  绿萼道:“是关于为华阳公主选侍读的事。”

  芳馨微微一惊,一只盛药的小青瓷盒子从怀中滑了下来,在地上跌成两半:“王氏才被驱逐,圣上竟将此事jiāo给了慧媛?”

  绿萼道:“可不是么?能拿住圣心,这才是慧媛的本事。也不知道颖妃娘娘听说此事会不会吃心。”

  笔一顿,洇出豆大的墨点,如糙jīng上的病节:“她既有心,明日便请她来坐坐好了。”

  第三十二章 吾与尔篡

  三年不见,太后依然貌美,可眉目唇角之间,已不免有哀老之相。她以长簪挽发,一身青白襦衫,披一件素白烟霞纹薄短袄,斜倚在榻上与若兰闲话。宽大的袖子微微褪下,露出藕白的小臂,托着莹白瓷盏的手白腻如脂。意态娴雅,恰如墙上那幅临水浣剑的肖像。那画是咸平十四年chūn夏之jiāo,周贵妃离宫的那一日,我在这里为太后所绘。一转眼,竟已四年。

  我伏地叩首,若兰亦起身行礼。太后拉着我的手,命我坐在她的脚边:“一回宫就病了一个多月,比三年前更见清瘦。年纪轻轻的,可要好生调养才是。”

  指尖但觉温暖gān燥,如冬日暖阳下柔滑的锦缎。如此平常的一句问候,似多年未闻,如白云悠悠,锁断千山。我鼻酸眼热,垂头缓缓道:“是……谢太后。”

  太后的手紧了一紧:“受得住磨难,才能成大器。”

  眼中望出去一片模糊,裙上的暗纹虚浮如星光散漫。我忙道:“是。太后教诲,微臣谨记。”

  太后满意道:“往事不必再提,只看来日便好。”

  闲聊片刻,太后命若兰送我出来。若兰身着月白长袄,四个月的身孕,身形微显,脸也越发圆胖。我亲自扶着她慢慢走下玉阶,笑道:“上一次在城外见到你,一别数十日,一切都还好么?”

  若兰恭敬道:“劳姑娘动问,都很好。”

  我笑道:“现在你也是御旨册封的佳人了,还要叫我姑娘么?唤我玉机便好。”

  若兰道:“若兰将姑娘看作于姑娘一般,虽然有幸册封,但山高高不过天,奴婢不敢称呼姑娘名讳。”

  我又何曾不是将若兰看作锦素?“好,都随妹妹。王爷可还好么?如今是在京中还是回了军中?”

  若兰道:“王爷早就回关中了,如今王府中只剩若兰一人。太后说,待若兰生产,就请陛下召王爷回京陪伴。”

  我合住她的手,叮嘱道:“你怀孕辛苦,府中事务能不管就不要管,丢给管家便是了。”

  若兰道:“是。太后也说,要安心静养,闲时漫步,这样生产时也能少吃些苦。”

  我问道:“太后常召你入宫么?”

  若兰道:“太后时常派人来王府询问打赏,偶尔也召若兰入宫闲谈。大约是心疼王爷总不在京中,所以格外眷顾若兰。”

  我笑道:“那你便安心待产,我等着你的好消息。”说罢放了她的手,走出济慈宫的门。忽听若兰在身后唤道:“姑娘……”

  我在阶下转身,但见若兰迎着阳光亭亭而立,一身月白涣散如烟,十足似锦素的清冷萧疏。若兰屈膝行了一礼,道:“宫中险恶,请姑娘好生保重。”

  恍惚是那一日在掖庭属与锦素对质,那样刻意地果断和决绝,不曾好好道别——和锦素,也和少年相伴的qíng义。我心中一酸,转头疾步而去。

  回到漱玉斋,却是芳馨和芸儿一道上前行礼。我连忙扶起芸儿,向芳馨道:“我遣姑姑去长宁宫问安,怎么姑姑没去,倒是芸姑娘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