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师_作者:小伍(935)

2017-11-04 小伍 古代言情

  我笑道:“不知陛下唤微臣来,有何见教?”

  高曜举杯道:“唤你来叙旧罢了。且久别经年,正该尽qíng饮几杯才是。”

  周遭宫人忙着撤下宴席。月辉透过雪白的裙裾,似昙花无声绽放。五年的时光,像一条越来越宽的河,消磨着到达彼岸的勇气。一切都如此虚冷,唯有手中的酒是热的。

  与高曜默默饮过三杯,竟不知该说什么。待宫人都退尽了,高曜这才叹道:“才这么几年,朕与你便生疏了。”

  我欠身道:“微臣离京数年,礼数都荒疏了。还请陛下恕罪。”

  高曜微笑道:“无妨。朕当你亦师亦友,今日只作久别重逢,不必理会君臣礼数。”

  我恭敬道:“多谢陛下。”高曜虽只弱冠,神色间已有为君的疲态。凝视片刻,不禁慨然,“当年微臣离京之时,陛下刚刚即位,还没有大婚。不想久别重逢,皇长子都满月了。”

  高曜笑道:“旧年芸儿有孕,忽然得知朕就要做父皇,也甚是不惯。可是一想,朕最年长的皇妹华阳都已到了待嫁的年纪。”

  “微臣恭贺陛下,江山后继有人。”

  “得知此事,最高兴的是皇祖母。她老人家重病之下,还亲自唤贞妃去济慈宫,叮嘱良多。又说待孩儿出生,不论男女,皇祖母都要亲自赐名。言犹在耳,不过数月,她老人家便已仙逝。”说着微微叹息,“父皇去了,周贵妃去了,含光剑也去了。朕知道,皇祖母是累了。”

  因刘钜剑术高超,又是周渊的弟子,我便将含光剑赠给他。太皇太后听闻宝剑配侠士,也甚是欣慰。“刘钜携含光剑游历甚广,微臣以为,刘钜不负名剑,更不负太皇太后。”

  高曜道:“刘钜不但于国有功,更宽慰皇祖母的心。似这等人物,竟不能为朕所用,实是憾事。”

  我笑道:“刘钜在京中是一日也坐不住的,陛下便随他去吧。”

  高曜好奇道:“你说他是故人之子,却不知他究竟是何来历?”

  因刘钜不愿公开自己的出身,因此我从未向外人提及,更严令小钱等人不准泄露一句。“微臣与刘钜有言在先,绝不泄露他的出身来历。陛下恕罪,微臣不能失信于人。”

  高曜一怔,随即释然一笑:“罢了。‘相与信为任,同是非为侠’。你遵守承诺,虽不执剑,却也深谙‘任侠’一道了。”

  我微笑道:“微臣不敢。刘钜保护微臣数年,微臣心存感激,因此不愿食言。”

  高曜笑道:“那便只能待时机到了,再行赏赐。只是这些年,你写书入京,详述民风民俗,揭发贪蠹bào戾。朕每每派钦差去查,都能令他们措手不及,各个伏地待罪,当真痛快。朕的耳目能达千里之外,你功不可没,这件功劳必得好好赏赐。金银粟帛、女乐奴婢自是不在话下,还要加封邑五百,晋封郡侯,以彰巡按之功。”

  我不禁失笑:“陛下之所以能令贪官污吏措手不及,皆因他们不知微臣密奏。陛下若大加赏赐,岂不是将此事宣之于众?此后微臣还如何代陛下巡行天下呢?”

  高曜笑道:“你辛苦了这些年,也该在京中歇息几年了。巡行天下之事,自有御史。你毕竟是女子,一向身子也不好,朕不忍你奔波劳碌。”

  我淡淡一笑:“这天下非但是陛下的天下,亦是太祖太宗的天下。微臣虽远离朝阙,国事不敢一日或忘。既享爵禄,敢不用命?”

  高曜道:“朕明白你的忠心,只是身子要紧。你在府中也好,入宫与婉太妃作伴也好。都随你。”说起“入宫”二字,他的神色中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踟蹰与不安。

  也许他隐隐知道,我拼命逃离皇宫、逃离京城的原因。“微臣谢陛下关怀。只是微臣漂泊数年,早已不惯在京中长住,更不适合回宫了。”

  这五年来,每年元日向高曜匆匆请安,他都如此挽留,我都如此拒绝。他仿佛早已习惯,只笑叹:“这也罢了。如你所言,人各有志。只是你答应了朕,过了新年才出京,这却不能食言。”

  我忙道:“微臣遵旨。”

  第九章 不如同父

  月亮越来越高,酒也渐渐凉了。宫人换上新烫的梨花白,白瓷莲花温酒注子中的滚水也换了两回,热气腾起又熄灭,将月光散成缥缈的五色。说起我的去留,沉默亦是司空见惯。高曜吞下热酒,鼓起勇气问道:“这五年来,你为何不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