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啧啧啧,还跟我讨乖卖巧起来……”郑屠娘子笑拍了一下李月姐的胳膊。
不过,她和李月姐两个打趣,同桌的一帮子妇人那都是当了多年家主婆下来的,虽是直慡的xing子。但肚子里的弯绕绕却也不是一点没有,郑屠娘子这话又有那么点不讲规矩,但在农村里常见,如果男方有意思,自然会接嘴,顺势就能将亲事谈的七七八八。
若没意思,自然是闭口不言。
而这些儿,于夫人就在那沉吟着,没有言语。心思转的快的人就立刻猜想着,这于夫人对于管事和李月姐两人的事qíng怕是另有看法了,一边李婆子一向没个好脸色,这会儿脸色自然就更难看了。瞪着郑屠娘子和元娘子道:“行了,这种事以后可不能瞎传,整个柳洼镇谁不知道。我老婆子脾气怪,最见不得那种文人士子什么的,咱们这种人家侍侯不起。”
这话一说,酒席的气氛就有些怪异了。
一边于夫人是暗暗叫苦,说起来这种阵仗她还真没经历过,江淮人家,说话谈事qíng都讲究个含蓄,心领神会,又哪向这柳洼人一样,当面锣对面鼓的敲,只是,不管如何,这李月姐可是救了自己儿子,按照江淮规矩,她于家是定要娶李月姐进门的。
但她也有苦衷。
一来,就在去年中,礼道的申大人去江淮视查道学,因着亡夫曾是他下属,再加上自家期儿在京里不知天高地厚的闹了那么一出,不过,因祸得福的反入了申大人的眼,因此,申大人便顺路去拜会了于家族长,又提了期儿的事qíng,正巧他膝下有一年方十六的孙女儿,于期儿年龄相当,当时,陪着同申大人前来的江淮道学正便保了媒,这样的好事,于夫人自然不会放过的,哪还有不同意的,这回她之所以同意来京,便是等子期会试结束后,去申家商量婚事的。
而这事,她还没跟子期说,实在是自家儿子她看得出来,那是真真的相上了这个李家姑娘,她怕说了影响会考,所以便一直拖着。
而二来,这李家这姑娘,夫母双亡,有命薄之嫌,再加上整日里抛头露面的讨生活,虽说是生活所迫,但跟期儿实在不配,她也不喜。
只是救命之恩大于天哪,所以,一来,她才用了一份厚礼,再加上行了重礼,但要说这些就能抵得了救命之恩,也是说不过去的。
想着,她便站了起来,举了一杯酒冲着李婆子道:“李老夫人,犬子这命是李姑娘救的,按说李姑娘就应该是我儿媳妇了,只是yīn错阳差,去年,礼部的申大人去江滩视查道学,亡夫曾是他的下属,因此他便去看望了我,其中说起了犬子,这个却是不容反悔的,不过,月姐儿的大恩我记着,如果可以的话,我想认李姑娘为gān女儿。”
“瞧于夫人说的,一些闲言碎语的话,在意他gān嘛,本就没有的事它真不了。至于说认女儿,这个以后再说,毕竟不是小事。”李婆子淡淡的道,谁都知道,这个以后再说,便是没有以后。
李婆子这也没让于夫人下台啊。
这两人这翻对话又将气氛弄的十分的诡异。
李月姐在一边听着,虽说面子有些过不去,但也有一种轻松的感觉,于子期已经定亲了,那还有什么说的,总之算是把她跟于子期的事qíng扯清楚了,以后也少了一些两人的闲话,这未尝不是好事。
而她做为席面主家,今天又是答谢席,自然不能让这种气氛纠结着,于是便招呼着上菜,请于夫人坐下,又问了一些路上的见闻,那于夫人学识不错。谈吐非凡,将一路的风景说的引人入胜,又说了一些趣事,气氛立时好转。
李月姐才长长的吐了口气。不管如何,于子期帮衬着墨易,又教导着墨风。便是那份救命之qíng,他也满当当的还了,于家不欠自己什么的,于夫人所行所为也并没有什么错的。或许从于家的立场来说,她做的很对。
此事就到此结束。
这时,王四娘来上最后一道果盘,这是去油腻。这王四娘在仓家日日挨打,前不久还流掉一个孩子。此刻脸色还苍白着。
没一会儿,里间一桌已散席,王四娘跟几个请来帮忙的人一起收拾,月姐儿忙着给散席的几们泡茶。在内外两间的过道上摆了一茶几,让大家歇息,饱食伤身哪。
这时,外间的席面,男人们喝多了酒,那说话声音愈发的响。
“别提了,最近我叫那隔壁那仓成给烦死了,日日来河工所支钱粮的,那麦场粮仓。现在又不藏一粒米,偏是这样那样的跟我提,我自己这钱还不够差使了,虽然现在抄关上已经开始收钱,但马上要建渠坝,这又是一笔大的开消。唉,巧妇难无为之炊啊。”杨东城吃多了酒,在那里发劳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