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六国屡屡合纵西向攻秦,但亦只落得屡屡饮恨於函谷的凄惨下场。
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
险峻的兵家必争之地,向来也是非大将不可驻守之。所以原本在京城内负责防务的夏侯奉征,在不久前荣升大将,负责驻守函谷关。可是现在是太平统一的年间,函谷关的重要xing明显不如西陲边防,夏侯奉征实际上是无论权力和地位均有所下降,但是他远离了繁华的京城,反而觉得意气风发。
因为他早就厌恶了京城的那些权利斗争,各大家族之间互相倾轧,让他这个直肠子的人无所适从。因此当他父亲无奈派他来函谷关之时,父子两人同时都感觉到松了一口气。他父亲是不必再担心他冲动行事在京城得罪皇亲国戚,而他自然是为了逃离京城的那个囚牢而欣喜。
函谷关这个名字,代表的就是杀戮场。印象里就是重峦叠嶂,历史上曾经血流成河。他站在城楼处仰望远方,顿时心cháo澎湃激动不已。
只是,夏侯奉征不能忽略他旁边亦步亦趋跟着的人,痛苦地抹了把脸。“chūn穆,你怎么还不回京城啊?”他快乐的关防生活计划中,并不包括随身附赠一个小弟啊!尤其还是最唠叨的那个。
夏侯chūn穆双手合十,一脸平静地说道:“阿弥陀佛,大哥你妄念过重,不可轻易动怒。”
夏侯奉征表面上很有威严地站在那里,看着来来往往的路人经受关卡的检查,可是他的内心却在滴血。老头子把chūn穆这小子丢到他的军营里,表面上说是要磨练磨练他,实际上肯定也是受不了这小子磨人的劲头。
第十四章 变装
“大哥,爷爷一生杀孽过重,伤仁。五德之中,仁属木,而肝也属目,与目相通。所以爷爷伤肝,连带着伤目。导致现在晚年一只眼睛朦胧可见光,而另一只眼睛朦胧可见物,几近于失明。爷爷的命理八字本宫为丙火,生在冬十月,水旺而火绝,所以体质天生羸弱,幸好喜用神得力,甲木乙木抱生丙火,所以能够生生不息,连绵不绝。可是喜用神为木,爷爷他一生杀人如麻,有悖仁德,伤了木,所以肝气和眼睛都受伤……”夏侯chūn穆不管夏侯奉征有没有听进去,一本正经地推算着。
听着他那种怜悯的语气,夏侯奉征浑身都要起jī皮疙瘩了。靠!当将军的人杀人如麻岂不是太正常了?这小子再这么散播言论下去,他手下的那些兵恐怕就要皈依佛门了!
“阿弥陀佛,大哥,一会儿去庙里和我给爷爷请炷香吧。你们总是不让我落发,这夏侯家的罪孽何时才能偿清啊?”夏侯chūn穆垂眼默念了十多句阿弥陀佛。
夏侯奉征听到佛号就如同听到魔咒,两眼昏花。想对他吼两句,但是一对上他那双清澈的眼瞳,就一句重话都说不出来了。这小子年龄和他相差足足有八岁,他可以说是看着他长大的,无比的理解他父亲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夏侯chūn穆是夏侯家这代的幺子,从小倍受宠爱,七岁的时候就是名满京城的小神童了,和雅公主同堂比试文才不相上下。夏侯家本来重武轻文,但是子弟众多,也不愁他一人习文,所以继续纵容他如此下去。父亲还在幻想,也许若gān年后夏侯家也会出一个大学士。只不过这一切从他十五岁那年起就变了,夏侯chūn穆不知为何沉迷于佛学,成天诵经学佛,生生地在自己的屋里弄了一个佛堂。几次想要去白马寺出家,幸亏家里人发现的早死命的拦了回来。
夏侯奉征想不通,夏侯家的人谁也想不通,但是谁都劝不了他。毕竟夏侯chūn穆苦读诗书多年,肚子里的那些词随便扔出来几句,就足以把他们这些头脑简单的武夫弄得晕头转向。
所以当夏侯奉征说不动他小弟的时候,他就只有躲。
这时关卡那里因为一辆马车而产生了一点小小的骚乱,夏侯奉征赶紧迈大步地走了过去。
虽然这种小事用不着他出面,但是他想起来今天凌晨从京城里送来的加急信件,俊颜上划过一丝无奈。京城里面那些家伙在搞什么他没兴趣知道,本以为他逃到关防来就能远离是非,没想到,居然还是不行。
太子bī宫失败后潜逃?笑话!萧润那小子若是有那个胆子的话,在宫内也就不会做个忍气吞声的受气包了。夏侯奉征想起记忆里的那个青涩小毛头,在上拳课时,一直躲在他皇姐的裙子后面哭。
夏侯奉征想到这里,握着腰侧军刀的手紧了紧。若真的是看到了太子殿下,他到底是放行还是不放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