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后六十年代生存手札_作者:山楂丸子(232)

  突然这么说一句,傅冉没明白,颜冬青就更不明白了,两人对视片刻,傅冉犹疑的摸摸那两颗:“这个蛋蛋?”

  “舅舅捏,爹也捏!”蛋蛋趁机告状。

  傅冉转头瞪眼颜冬青,不赞同道:“三哥,您也太……”

  傅冉不好说出流氓两个字。

  她哪知道,大多男同志对儿子那两颗传宗接代的宝贝有莫名自豪感,万岁也不例外,总想逗弄。

  颜冬青有些心虚,清了清口气道:“你给他穿闭裆裤,他也不会脱裤撒尿,大冷的天,尿cháo了更难受。”

  说起来是这个理儿,奶娃还是穿开裆裤方便,傅冉想来想去,gān脆fèng了长长一条“挡泥瓦”,给蛋蛋前后都挡住。

  “撒尿之前要怎么办?”傅冉考他。

  “知道!”蛋蛋奶声奶气应声,第一步蹲下来,第二步抽掉“挡泥瓦”。

  第三步就有些费劲了,蛋蛋吃力的前后塞住,再走几步给他娘看。

  傅冉这下放心了,蛋蛋也开心了,有了这块“挡泥瓦”,再也没人捏他蛋蛋了。

  眼见到chūn节,月末领工资,到月初发粮票,老农民往粮站jiāo的粮食足,商品粮日子过得也宽裕些。

  今年下半年调整了居民供应,粮食供应指标总量人均增长了五斤不说,细粮比例也做了相应调整。

  白面由原来的两斤增到三斤,大米由原来的一斤增到两斤,玉米面也被划分道粗粮类别里。

  傅冉原本每月豆油的指标从二两增到四两,像廖娟和颜立本,原本是三两,一下增到六两,颜冬青和蛋蛋都一样,还是二两。

  除此之外,副食品供应也有增加,ròu鱼蔬菜水果,都比上半年多了不少。

  除夕夜,颜立本喝着高粱酒,忍不住喟叹:“日子总算好起来啦!”

  以前商品粮户始终瞧不起老农民,现在可好了,哪家要是有门亲戚在农村,都得偷着乐!

  单说傅家这门亲戚,逢年过节,哪回不给他们捎带几十斤细粮!

  外头pào仗噼噼啪啪响,屋里收音机主持人字正腔圆的在播报全国各地过除夕qíng况,饭桌上几大盘子水饺,猪ròu酸菜馅儿的,全家人吃得喷香!

  “冬青,你那窑厂咋样了?”颜立本问。

  “等开chūn化冻之后,再盖一个窑孔差不多了。”

  趁着这段时间空闲,颜冬青跟刘二柱一块去了趟县城,跟有经验的烧砖师傅学了几天烧砖。

  烧砖可是门技术活儿,窑孔一旦烧热,砖头送进去,就得打铺盖守一夜,啥时候添火,啥时候减火,啥时候泼水,都有讲究,稍不注意,一窑孔的砖就得全毁。

  夜里头凉,烧砖师傅没有困意,身上披个破军大衣,歪靠在砖头堆上吧嗒吧嗒抽旱烟,颜冬青也没睡,听他絮絮叨叨说自个的烧砖经验。

  末了,敲敲烟袋竿子,笑呵呵道:“俺说千百遍,都抵不过你们自个烧一窑孔方砖!”

  颜冬青笑,打心底里敬佩他:“您说的是。”

  烧砖师傅年纪不小了,颜立本在这都得喊他声叔,人老了就爱作古,嘴也絮叨,笑道:“小伙子像个读书人。”

  颜冬青谦虚摇头:“上过几年学。”

  烧砖师傅诶了声:“我看得出来,你比他有学问。”

  说话间,烧砖师傅指指睡得喷香的刘二柱,又拿烟袋竿子敲敲脑袋:“这里好使。”

  颜冬青失笑。

  烧砖师傅又叹叹气:“可惜了,不能考大学,要不你一准是个人才。”

  年后上头红头文件批下来,工农兵大学也停止了招生,估摸着是要重新做啥调整。

  甭管上头做啥调整,老百姓也管不着,仍旧稀里糊涂过日子,脑子jīng明点的,已经能嗅出点异常。

  颜立本闲来无事就爱翻翻报,学习学习红头文件,他也看到了工农兵大学停止招生的消息,一家人坐一块吃饭的时候,顺嘴提了下。

  廖娟道:“上头这是想gān啥?不打算培养人才了?要我说啊,没点文化还是差劲!”

  颜立本摆摆手,显然不赞同廖娟看法,低声道:“我看上头不是不打算培养人才,是打算正儿八经培养人才了。”

  傅冉愣住:“爹,您的意思是。还像以前那样招考?”

  颜立本但笑不言,只是道:“甭管咋样,人要想进步,必须学习,你跟冬青还年轻,好好学,多学点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