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蜜娘_作者:沈桑榆(44)

  沈三心里窝火,亦厌恶那贪得无厌的官吏,什么的上头大人,其实也不过负责盖章分发的小官吏,这小官小吏最是没脸没皮,囊肿私饱,他已不知送了多少钱银进去,却仍是贪得无厌。心中恼火归恼火,却依旧要笑着将一百两银子奉上。

  那些文书证书也总算是到他手头上了,沈三招的工队也算是可以上工了,那商铺原先是卖胭脂水粉的,一股红妆气,实在与书局的格局相差甚远,这县里头的商铺又同镇上不同,县里头是前店后坊,后面也有院子,就是小了些。一般后边是做作坊的和居住处。

  但对沈三来说不需要,只消留个一间做书库,一间到两间给店里小伙计住住。索xing把拆了东边的屋子,扩大了院子,只留西边的一排。

  沈三依旧把木活jiāo给沈二,县城里太远,这施工装修的,要两个月,沈二家里都是女眷,不得离家太远,沈三把那些需要打的用具都jiāo给他做,也是照顾兄弟的生意。

  家中知他又将把书局开到县城里头,沈老头抽着旱烟,到村里头的老人打牌去了,好说道说道。沈老太双手合十,笑着喊菩萨保佑,立即供起香案,烧上几炷香。

  huáng氏和花氏两人也不知是何等滋味,这三兄弟里头,老三这日子蒸蒸日上,这差距哟,是会越来越大的。倒也并非不高兴,这有一门出息的近亲,自是能帮衬自家,可也得好好想着自家该怎么着往上去。

  huáng氏同花氏唠嗑,两个人一边做针线,两个孩子在一旁玩耍,夏至正照看着。

  huáng氏道:“这振邦啊,可真是能人,都把店铺开到县里头去了。”

  “可不是嘛,咱这家里头,振邦脑子最是灵活,哪像咱家振武,木鱼脑袋,不开窍。”花氏在给沈二fèng裤子,沈二做木活,裤裆里头老是容易破,也不需穿什么好的,就旧衣服旧裤子也不心疼。

  huáng氏心想沈大那脑子也没好到哪里去,有些艳羡,这家里头的jīng明算计怎都长到老三那儿去了,她那两个儿子,大儿子同他爹一特一色,好歹二儿子还活络些,倒是有几分他叔叔的真传,真若是有一个能同他叔叔一般,她做梦也能笑醒哩。

  “振邦这越做越好的,也不知咱们两家日后可还赶不赶得上,这亲戚人家的,若是差距太大,日后这关系太容易断。”huáng氏是个明白人。

  花氏针线顿了顿,这大嫂子还能愁一愁怎的维系这般亲戚,可她连个儿子也没有,日后也不知怎样,暗自有些神伤。

  huáng氏没发觉,低头碎碎念:“……也就攀着兴志兴杰出息些,同他们阿叔学着些,若能得他们阿叔提携那自是最好……”

  花氏听着她说道两个儿子,且也有些沉默,有些硬邦邦地想着,反正她也儿子。

  huáng氏抬头瞧见她低头沉默不语,惊觉自己似是戳了人家的伤口,噤了声。

  沉默半晌,花氏问道:“兴志也十三岁了,阿二姐可有什么打算?”

  huáng氏在娘家排行第二,家里头便一直阿二阿二的喊。(PS:根据日常,一般下面弟妹叫嫂子的时候,一般称呼阿姐,以示亲切。但当同别人提起自己嫂子的时候,为了区分,是要告诉别人“我嫂子什么什么”。)

  huáng氏笑着应道:“想先给他相看相看起来,怕到时候好姑娘都被人家抢走了。不过我想着先给他找个差事,他读过书,给人家做做账房什么的,应是可以的。”

  这做账房的一个月大底二两银子,年底若是东家好,还会包个大红封,在乡下人看来,是个稳定没风险收入又高的好工作。

  沈兴志在去年就已经不读书了,前段时间农忙,帮着家里gān活,现在农忙过了,huáng氏也就考虑起来了,总不能让这么大小子闲赋在家。

  花氏随口来了一句:“噫,这哪儿还要找呀,兴志他三叔这不又开了一个书局嘛,用自家人可比旁人安心多了。”

  huáng氏也听了进去,只想着她一个女人家也不知哪里好哪里不好,兴志他三叔这般能耐,若是得他照料几分,那自是好的。

  夜里头huáng氏就掐着沈大非要沈大去同沈三说个qíng面,沈大本想着让兴志接自己的班,huáng氏却觉得守着这村子没啥能耐,倒不如跟着他三叔出去学些,日后回镇上开个商铺经营经营也是好的。

  沈大拗不过她,找个空,同沈三说了此事,沈三也疼侄儿,问道:“为何不让志哥继续念书,咱家里头现在又不缺钱不缺啥的,若是能多出几个读书人,顶了门户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