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独归斜阳远_作者:无处可逃(25)

  谢绿筱还没说话,却是杜言策马走在袁思博身边,开口道:“公子……”

  袁思博并没有理会,翻身下马,在小摊前坐了下来,道:“店家,来几碗粥。”

  谢绿筱坐在他身侧,而几个随从则默默的坐了另一桌。

  “这儿的五味ròu粥很好喝……”谢绿筱用勺子轻轻的搅着稠实的粥面,“不过只有冬日才有。到了夏天,大家就改喝豆子粥了。”

  袁思博饶有兴趣:“是么?”

  她笑笑,目光落在几匹马上,并不见有大宗货物的车队。

  袁思博仿佛知道她在想些什么,微笑道:“我此行前来,只是选定茶园,商定价格。待到清明前,茶叶采摘上市,便可运去淮北了。”

  谢绿筱“哦”了一声,又道:“袁公子,为何你选在正月前后出行?待到来年,看准了茶叶再直接买回去,岂不更好?”

  袁思博知道她会有此一问,道:“姑娘不是生意人,知道这些也无妨。今年冬日,真烈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酷寒。牲畜冻死无数。往日两国之间,大都是茶马互换。可今年,用以jiāo换的马匹数量若是骤少,只怕要茶贱马贵了。这市场将有剧变,我不亲自过来瞧瞧,实在不放心。”

  他说得十分坦白,谢绿筱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打消,便点头道:“原来如此。”

  “不知姑娘北上,是为了寻访什么亲人?”

  谢绿筱低头看看热气渐消的ròu粥,忽然没什么胃口了。她是打算去找陈昀,或许还能在那边遇到爹爹——可那些也不过是借口。她只是不愿在临安呆下去了而已。想起这些,她便回道:“我父亲。”

  袁思博眸色倏然沉了数分,黑眸黝黝,不知是望向她,还是她身后的街道,缓缓道:“如此,我们便出发吧。”

  往北行了数里,回望已再也瞧不见锦绣繁华的都城,谢绿筱忽然惊觉,这是她这十六年来,头一次真真正正的离开了临安。虽然父亲一直告诉她,他们的故都是在淮水北边的开封府。当日东京梦华的繁盛,丝毫不逊于此刻的临安。那些家国大志虽然铭记心间,可她生于临安,长于临安,浸润在骨子里的,依然是江南清丽的风景。这一离开,依然有些惆怅。

  袁思博已将他们的路程告诉了她。出了临安府,先到建康,再折而往西北,便是庐州。到了庐州城外,他们还将往北,过淮河,回到真烈境内。而她可以在庐州城内留下来,去寻亲人。

  以往那些地名,不过是书册中一个个字符,如今被她催着马一一踏过,让她觉得十分新鲜。 这一路说不上有多辛苦,因为袁思博的随从将一切都打点得甚是妥当。只是路赶得甚急,一次谢绿筱便无意间听到杜言说了一句:“……二月二十日之前……否则便有些仓促了……”

  那日行路途中,她便催马赶在袁思博身侧,道:“袁兄,过了建康府,离淮南西路便不远了吧?”

  一旁杜言答道:“此处是在淮南东路,下午便能到滁州,此去庐州,不过数日路程。”

  这一路上,袁思博对谢绿筱极好。但是杜言却一直十分冷肃,这次难得开口,仿佛颇为欣慰的样子,听得谢绿筱微微一愣。

  袁思博目光轻轻一扫杜言,杜言心底一惊,察觉自己cha话略有不妥,便勒了马,落在了后头。

  袁思博在临安城大雪纷飞那一日认得谢绿筱的时候,便知道她并非一般的官宦小姐。xing子并不柔弱,处处透着直慡可爱。这一路行来,常常催马走上整日,她亦从不说什么。他侧头问道:“姑娘去了庐州,有何打算?”

  谢绿筱倒是不担心庐州,反正陈昀总在那里。这几日她一直琢磨着,反正已经偷偷出来了,想必大哥已然震怒,若是一到庐州,陈大哥必然将自己送回家,那么再要如此这般出来一趟,恐怕就难上加难了。

  她也不说什么,只是悠悠催着马望向远方,答非所问道:“滁州,便是醉翁亭所在吧?”她纤细的身躯在马上坐得笔直,小巧的下颌轻轻抬着,黑亮的眸子烁烁生光,露出小小的向往与好奇。

  袁思博凝眸注视她良久,道:“是啊。”

  滁州位于淮南东路,他们转而往西,预备在天黑之前赶至淮南西路。

  谢绿筱记起《醉翁亭记》第一句,“环滁皆山也”,抬头一望,果然如此。这里的山色并不像临安那样碧翠碧翠的,像是被人泼染上了淡淡一层墨,色泽有些深,又有些沉。许是冬日未逝,chūn日的明媚尚未到来,行走在山路中,有几分浸润的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