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山之时,天色近乎全黑。阿思钵抿唇望向回城的那条大道。
此刻他快活么?似乎是的,可又似乎不是。
自己究竟在想些什么呢?有意向她展示真烈人残酷的一面……有意与她划开一道鸿沟……带着快意看这个出身在温柔富贵乡的少女在陌生的世界里挣扎——可为什么,心底还是隐约的有些无错呢?
他狠催着马匹,胸口的燥郁之气如同烈火,无处可消。
马贼
淮南西路。安丰军。宣抚使行辕。
陈昀赴任至今,这淮水沿线的防务,着实让他坐卧难安。工事固然是做得潦糙简单,士兵也是懈怠懒惰。普通兵士的武器装备大都陈旧老朽,若是真的上了战场,只怕不堪一击。
他身为主帅,明知这种种弊病,却不能说什么。一来是议和数年,双方即便有战事起,也属于小打小闹,大多数人都认定两国不会擅开战端,难免有些松懈;二来越朝上下重文轻武,武将既不能见容与庙堂,则向朝廷要求增拨粮饷之事也无甚希望。这两件事,头一件尚且好办,可第二件,却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外了。
比在福建府更不如的是,如今的庐州府知州张敬是吴伦的亲信,自己在这里的一举一动,恐怕都会被密切监视,而若想在军中开始整治,只怕也诸多掣肘。
除了这些军务让自己颇感头痛之外,谢嘉明自临安来的一封急信却更叫他心神不定。
谢绿筱竟然离家出走,至今毫无音讯。
垣西在信中推断她会来淮南西路,可是过去足足月余了,这丫头却一直没有出现。
“纪将军,这几日可有消息么?”他在烛光下轻挑剑眉,望向立在一旁的副将纪源。
纪源反应了一会儿,才明白指的是谢家小姐的事。他摇了摇头,道:“还没有。”
陈大人的眼中难掩失望,纪源跟了他近三年,不会看不出来。他便补上了一句:“已经遣了人四处留意了。”
陈昀点了点头,案边的烛火在轻轻颤动,又问道:“这几日可还有北边的人逃过来?”
“少了。可能……对岸也开始察觉了。”
陈昀修长的手指扣在案上,挺直的鼻梁在脸颊上打下了一道深浅不定的yīn影。他微微皱起了眉,最后慢慢说:“巡岸的士兵每隔两个时辰要汇报一次。若是有人逃来,即刻上前接应。那些人是我大越遗民,不可束手不理。”
淮水对岸是真烈国的占领区,当年越朝南渡,也留下了不少越朝遗民。陆陆续续总有人思念故朝,便偷渡淮水,奔到南边来。只是真烈对于淮水防线看得也甚严,发现有偷偷南渡者,严惩不贷,所以两国议和至今,渡者便少了。可今年却又奇怪,隔三差五就会有举家南渡的。往常官府对这些人不闻不问,一来是自身没有余力处置,二来则是怕激怒了真烈。而陈昀来到此处后,下令军队前去接应,救下了不少人。
“留在真烈的越人南渡,原因并不难解,便是他们在那边活不下去了。去年冬日酷寒,bī出了不少马贼。想必是在汴京路烧杀劫掠,而汴京路的长官又不敢抵抗,于是造成这个局面。”陈昀对纪源道,“我怕过不了多久,那些马贼会南下至我越朝的村落中劫掠。你且带着人,在附近村庄护卫着,提高些警惕。”
纪源领命,走至门口,又回头道:“张大人那边……”
陈昀笑了笑,甚是温和:“无妨,你先去吧。”
此时,距离安丰军数十里外,数十艘形体中等的舰艇正借着北风,悄无声息的南渡。为首的男人目光桀锐,望着远处星星点火的村落,仿佛是见到了猎物的猛shòu,双眸几乎蒙上一层赤色。
翌日。
安丰军。
陈昀看完手中的那册血书,素来俊朗的脸上恍若蒙上一层淡霜,目光冰凉,望向纪源道:“三个村庄,被血洗而过?”
纪源低头道:“是。其中有数名派出去的斥候。看这qíng状,是报信不及,力敌而死的。”
陈昀点头,声音低沉道:“是我大越男儿。”
“看那刀法和被劫掠一空的村落,并非正规军队。应该是马贼。掠完就回对岸了。”纪源皱眉道,“他们这般渡河,为何没有被对岸阻止?”
陈昀俯身,目光掠在那沙盘舆图上,良久,才道:“真烈人自然是睁只眼闭只眼。他们倒是巴不得……有人前来探营,替他们试试这水的深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