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独归斜阳远_作者:无处可逃(55)

  阿思钵沉吟了一会儿:“她是走去花靥镇?”

  那人一愣,答道:“雇了辆马车。”

  “唔。”他拿了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道,“告诉杜言,她若能渡河是最好。若是不能……就还是把她捉回来吧。”

  那人才出门,静云却醒了。她后脑一阵疼痛,头脑也有些不清醒,隔了片刻,看见主人一双目光若有所思的盯着自己,又低头看看自己的衣饰,忽然明白了过来。

  她挣扎着爬起来,跪在地上,惊骇得说不出话来。

  阿思钵瞧了她一眼,站起来,声音悠悠的在离开前传来:“起来吧。好好休息,隔些日子我会遣人送你回汴梁。”

  走至门外的时候,宋宇微笑着等候多时了。

  他手上拿了一折册子,递给阿思钵,道:“大人,这是拟好的名单,您看看。”

  阿思钵边走边看,点头道:“不错。这份名册很很合我的心意。”

  “只要陛下准奏,大人就可放心了。金更鲁将军留下的心腹,便算一扫而空了。”

  阿思钵抬眸看他一眼,忽然大笑:“陛下本就给了我任命官吏的权力,为何还要等?”

  “这……”宋宇大惊,“连换数十名将官……这样大的事,还是上报为好。”

  “也好。”阿思钵眼中锋锐一现,语气却依然随意,“折子我奏上去,但是我的人……便先用起来吧。”

  “先斩后奏么?原先的将官们该怎么办?”

  他抿了抿唇,目光中带了淡淡笑意:“该怎样就怎样吧。这颍州城最近走了这么多人,狱中可空空dàngdàng的。”

  史书记载:

  天眷七年二月,阿思钵初赴颍州。闻兵败,责之,遣使捕将官,共计六十有三人在狱。未等上谕,差亲信替之。三月,帝至汴梁,闻之,戒之曰:“战死不过百人,何以牵连至此?”答曰:“换百人,则十万大军面目一新。”帝一笑,遂不复问。

  后世的史家也好,兵家也罢,在提起南越神宗、同真烈世宗之时的乱世、以及那些熠熠名将时,总是无法绕过两个人。

  越朝的至和十年,同真烈天眷七年的二月。

  风劲霜白。

  陈昀和阿思钵,陷入了同样的困境中:被赋重任,与qiáng敌对峙,却在新的环境下颇有些寸步难行。

  但是他们各自逆转困境的方式,却像他们日后的用兵风格一样——陈昀之“仁智”,阿思钵之“诡厉”,已然展露无疑。

  梦呓

  双脚甫一踏上踏上实地,身边的同伴就发出了欢呼声,谢绿筱看见有一队士兵跑来,简单的对自己这十几个人盘问了几句,就放行了。

  她没有随着同伴往前,喊住了之前那个士兵:“这位大哥,请问你知道陈昀陈将军如今在何处么?”

  那士兵回头看了她一眼,笑道:“你要见陈大人?”

  谢绿筱点头。

  “你想见?我也想见啊!陈大人日理万机,还要琢磨着和真烈人打仗,哪有空见人?”他指了指前边已经走远的人,“快跟上吧。”

  “我是他妹妹!”谢绿筱急道,“他不在此处吗?”

  那士兵一愣,旋即哈哈大笑,上下打量着谢绿筱道:“不曾听说陈大人有一个从对岸逃过来的妹妹。小姑娘,还是快走吧,陈大人不会见你的。”

  谢绿筱看了看如今自己这般láng狈模样,暂时无法可想,只得又追问一句:“那么这位大哥,你可知道如今陈大人是在庐州还是在别处?”

  那士兵已经颇有些不耐烦,转了身道:“不知道不知道!”

  谢绿筱走出了约莫有一个时辰,此刻重回大越的狂喜心qíng已经淡了下来,她开始慢慢的琢磨如何才能回家。身上的首饰在花靥镇换了几贯钱,又找了偷渡的船家,早就花光了。如今明明知道陈昀在这附近,偏偏又见不到他……谢绿筱有些沮丧的踢了脚边一颗石子儿,忽然听见身后一阵马蹄声响起来。

  一群人都停下脚步,退避在一边,让那两个军官先行。

  那两名军官却勒下了马,皱眉环视这又一批从北岸流亡而来的遗民,目光落在了角落那个女子身上。

  她穿着真烈女子的服饰,发辫盘在头上,又是从北边来的……会是大人要找的那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