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暗花明又一村_作者:李好(112)

  “有空了就回来看看咱们乡里乡亲的啊。”

  “别把我们都给忘了!”乡亲们是热qíng的,都觉得杜有忠是去县城里过好日子去了。

  还有人觉得齐氏这个婆娘竟然大方了,放走了老大一家子。

  有人不以为然,“人家现在手里有那么多的地,都不用jiāo税的,就算是她大儿子不在,也活的比我们好。”

  “行了,都少说两句吧,你还以为是以前,随便瞎咧咧?”

  是啊,现在和以前不同了,人家有了个秀才儿子,自己这些平头百姓可是惹不起了。

  路边的野花这边开一朵,那边开一片,很是好看,难怪人喜欢在这样的环境中唱歌,杜榆都想着哼几句了,不过为了不吓人,还是qiáng忍着了,出了杨柳村,车马就拐到了官道上,路上的行人都渐渐的多了起来。不过大部分都是走路的,偶尔有几个,也是赶着牛车,慢悠悠的。

  胡大舅的人脉可不是盖的,一路上几乎都是认识的人,知道他这是送妹夫去县城,都能恭喜几句。

  杜榆看着有趣,老百姓天生的对这些有功名的人敬畏,以前还能和自家爹开玩笑的,现在也都不敢了,哪怕以前很熟悉。

  到盘水镇的时候,杜榆和大郎二郎看到了等在镇边官道上的大表哥胡鑫,这次胡鑫也是要去锦溪书院读书的,在书院里教书的先生,是有资格推荐自己的亲戚过去上学的。

  大郎二郎知道胡鑫也要跟着一起读书,都特别兴奋,“大表哥!你真的要去县里读书了?”二郎还不敢相信。

  胡大舅听了大笑,“咋滴,你们都还不知道啊,妹夫,你都没有跟他们说?”

  杜有忠也笑道:“大人们都知道,大郎也知道。”也就是二郎和杜榆不知道。

  杜二郎一听就苦脸了,“啊?就是我和榆儿不知道啊。太不公平了。大哥,你也不跟我说。太不够意思了。”

  “先说了,你天天都要念叨,现在也知道了啊。”杜大郎也笑道。

  杜榆说道:“二哥,大人们都觉得我们小,都不跟我们说。不过,咱们现在知道,比他们先知道的更要高兴那。”

  “呵呵,榆儿说的对,我就比大哥要高兴!”杜二郎人小,一点儿都不挂心,这就又高兴起来了。

  胡鑫偷偷的捏了捏杜榆的脸蛋,杜榆气鼓鼓的,这个大表哥,怎么就喜欢捏她的脸啊,又不是包子。话说,她家里条件好了,这一段时间,她可是吃的很好,脸上的ròu也长了些,捏着是很有ròu感,可是也不是给大表哥捏的好不好。

  “我不要!”大表哥偷偷的给了杜榆一把糖,也不知道是在哪里弄得,现在她可是要换牙的关键时刻,多吃糖,对牙齿没个好,她可不想以后长一嘴歪牙。

  “真生气了?”大表哥悄声问道。

  “那你以后别捏我的脸,我就不生气了。”杜榆讲起了条件。

  “成,那你吃糖吧。”大表哥说道。

  “我要换牙了,现在不能吃。”杜榆还是很坚定的,不能长蛀牙,歪牙。

  大表哥笑了,“好吧,以后知道不给你买糖了。”大表哥这次到书院,是要和他们住在一起的。

  本地学子们要么是赶回家里,要么是住在亲戚家里,书院没有提供给学子住宿的地方。

  而且都是白天都已经上完学了,下午大概跟现代三四点一样就完成了一天的学习内容能够,这样谁也不会因为时间太紧,赶不回去或者趁黑赶路。

  杜榆想起了以前自己读书,那可是晚自习三堂课不带歇着的,还要住宿,那么多人住一个宿舍,遇上喜欢聊天的,真的是睡眠不足,哪里像现在,真正的学习时间,也就是上午和下午才几个时辰。

  ☆、63 书院印象

  从杨柳村到县城里,大概要走一天的路,等杜榆他们到了城门口,刚好赶上了快要关城门了,这个时候的县城,都是有城墙的,当然也有人守城门,到了时辰开门和关门,要是晚了,对不起,你就到城门外等着明天吧。

  天色晚了,他们这一行人找了个客栈,先住一晚上,洗洗风尘,第二天才去锦溪书院报到。

  不过杜榆竟然听说这锦溪书院是在县城外面的郊区的,那么为啥要进城呢,这不是走错了路?

  原来这锦溪书院还是和县衙里挂钩的,属于半公半私的一个学习场合。云阳县的官学最开始是在县里的,但是后来这锦溪书院越来越出名,大部分县城里的学子都去书院读书去了,有一任的县太爷就想着,与其还要单独办官学,不如就和锦溪书院合作,于是就这么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