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到了那个地步,这银子和钱根本就不是问题了,可是真正能中秀才和举人的有几个呢?有的人恐怕耽误了一辈子也没有那个命那,比如说杜老爷子。
齐氏是觉得自己运气比公婆好,不然哪里有现在的好日子?
房子的事儿商议定了,就还是在原来的地基儿上,翻盖新的青砖瓦房,先盖正房,东西厢房留着住人,等正房盖好了,就再盖东西厢房。
“那这样算起来,我们就住的地方不够了,大哥和二哥还要去书院读书,书院也不提供住的地方了。”他们在书院的那个院子如今也不住了。
胡氏说道:“你爹现在都是举人了,难道还教不了你大哥和二哥?”对啊,在书院,是秀才教他们,可是自家爹是举人呢,杜榆真是有些糊涂了,眼前有这么好的先生,而且爹以前还是书院的先生,怎么就教不了大哥和二哥了?这完全是làng费资源嘛。
看自家爹这没有回去书院的打算,正好可以教教大哥和二哥。
不过,过了一段时间,锦溪书院的楚院长托人给自家爹带了一封信,自家爹就自己架着骡子车去找楚院长去了。
☆、93 结亲事儿
原来楚院长真的托人找关系,给杜有忠找了个差事,是在一个县的县学里当训导。
云阳县的县学和锦溪书院是合为一体了,而县学,主要是供生员也就是秀才读书的,一般是教谕一人,训导两人。县学的教谕和训导多为举人或者贡生出身。没有品级,但是又可以成为学官。
和县衙里别的部门没有啥联系的,只管着县学的生员或者有关系进来县学读书的人。
楚院长的关系网真的很广,不管是以前的同年,还是他jiāo出来的学生,都有在当官的。
他说要为杜有忠打听,就为杜有忠打听。
云阳县的教谕和训导都是已经满员了,何况云阳县县学和锦溪书院是合为一体了,杜有忠在这边也没有什么更深一步的发展,所以就托了关系,找到了别处,这不,就找到了离云阳县有个一百里的青阳县,那边的县学里,有个训导突然中风了,这边就少了一个名额,楚院长就把杜有忠给举荐过去了。
要是答应去了,楚院长这边就再写信过去,赶到明年县学开学过去就可以的。
杜有忠回来把这qíng况一说,大家都不知道说啥了,毕竟青阳县离这边有一百多里呢,赶车都得四五天。
不过这个训导什么的,好像也是个官,杜有忠能当官,这个机会是千载难逢的,而且人家楚院长那么帮忙的。不去也说不过去。
“老大你自己决定吧,你说啥就是啥,我和你爹都没有意见。”齐氏说道。
杜老爷子也点头,说道:“嗯,你要是想去就去,我们这边你不要担心,都好着呢。”
杜有忠说道:“我是想答应下来,爹和娘也跟着我一起去吧。”
“我们这把老骨头,可经不得折腾了,那地方离的远,去了我们也没有个说话的人,还是算了,你还是跟去书院一样,把你媳妇他们都带上,大郎和二郎还要读书呢,榆儿这丫头,你们也带上,你现在不同了,榆儿要是留在这乡下,指不定得成了个野丫头了,那样我们可就对不起你们两口子,都带上,你我们还有啥不放心的?”
杜有贤他们也表示,家里还有他们呢,况且还要请长工,所以根本不用担心的。
最后商量定了,反正还有好几个月在家里呢,明年开chūn了他们才出发,这房子和长工啥的,都能给整明白了。
楚院长给杜有忠找的这个差事,不用上吏部的档,因为没有品级,以后还可以继续考,所以一点儿也不耽误事儿。
而楚院长的大儿媳袁氏则更是疑惑不解了,为啥自家公爹对这个杜有忠这么照顾?难道真的是要把自己的女儿许配过去?
想着这个,袁氏心里就有些不舒坦,不管咋说,这杜家都是乡下人家出来的,和自己的女儿,怎么说也不配不是?
眼下杜有忠可只是个举人,还要靠自己的公爹,才能得了个训导的职位,杜举人的儿子,可是一点儿功名也没有的。
要是说到那个胡鑫,还勉qiáng可以,毕竟是个秀才嘛,但是杜家的大儿子,她真的不怎么乐意。
杜有忠有些话就是私底下跟胡氏说了,“啥?楚院长想和我们结个亲?这,咱们家是这样的,他们家是那样的,好像有些不门当户对,我怕人家不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