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暗花明又一村_作者:李好(177)

  杜有忠也是想缓几年,到时候手头上的钱更多了,出聘礼的时候才好看一些,毕竟是他第一个儿子的婚事,那是看得很重的。

  “杜兄,以后咱们可就是儿女亲家了,小弟我再乡试的时候,就要请教你了。”楚清流笑呵呵的说道。

  得了一个比较顺眼的亲家,楚清流很是高兴。把酒言欢什么的,都是小事儿了。

  杜有忠也不会表现的,我家是高攀的态度,和楚清流说的很是欢快。

  那边胡氏已经见到了未来的儿媳妇楚芳芷,小姑娘长的白白净净的,见到胡氏的时候,还有些害羞,等离开后,邵氏就笑道:“这丫头,没经过事儿,您担待一些。”以后胡氏可是自己女儿的婆婆了,邵氏绝对是拿出十二分的真心对待的。

  胡氏笑道:“这您放心,我们杜家的人,对儿媳妇一向是很好的,你看看我,我是大儿媳妇,我婆婆就对我很不错,从来没有刁难过,亲家太太,我也是有女儿的人,知道当娘的心的,您就放心好了,不说跟对我女儿一样对待,绝对不会让她受啥委屈的,我们乡下人说话比较直,您可别笑话我。”

  邵氏一听,更是满意了,虽然是出自乡下,可是没有那么多的yīn司和诡计,反而是有一说一,这样的人家啊,其实比那人口复杂的大户人家要简单多了。

  这事儿就这么定了,杜有忠和胡氏也告辞了。

  而袁氏听到二弟和二弟妹把芳芷给杜家说过去了,觉得他们真的是糊涂了,怎么这么看不清呢?

  但是他们不说,就要说自己的女儿,袁氏也没有去说啥话阻止他们。

  不过,既然芳芷的婚事都说定了,他们芳菲的也该说下去了,于是袁氏给娘家递了信去,和娘家人一商量,就把自己女儿芳菲的婚事给定了,定的是她大哥的儿子。

  都把事qíng说妥了,袁氏才跟楚夫人说了这事儿,楚夫人也没有啥生气的,女儿是她生的,她觉得嫁回去袁家好,那就嫁回去吧。免得到时候自己乐意,她又要说些别的话了。

  以前还觉得大儿媳妇不错,但是在儿女的婚姻大事上,这袁氏就没有邵氏想的明白了。她家大哥虽然有个当知府的老子,可是她家大哥是个没有功名的,以后也就是只能吃老本了。

  不过袁氏是认为吃老本也比杜家有本事吧,唉,真是个目光短浅的,就因为人家出身乡下,就各种瞧不起。以后可别又后悔了。

  ☆、95 月钱?

  这么不声不响的,杜大郎杜桐的婚事就口头定下来了。

  杜榆听了也是吃惊的,完全没有想到啊。不过杜榆才不会去打趣大哥呢。免得他脸红。

  “只是定下来了,楚家的姑娘年岁还小,且等几年再说。”

  邵氏的意思是,想等着楚二姑娘年过十六了再嫁过来,那时候大郎十八岁,也不算晚,还能多读几年书。

  要说这个时候盖房子,只要把地基给挖好了,剩下的就很容易盖起来,加上都是用青砖,不用做土砖,那倒是也很快,用不了二十天正房的屋子就盖起来了。

  变成了四间正房,不过左右各有一个耳房,算起来,就是六间房了。

  地面也不再是土地面,而是铺了一层水磨石板砖。

  齐氏还说:“这以后不是得天天用水来擦啊,也太làng费了。”虽然是那么说,但是她心里还是特别高兴,如今她也是个地主婆了,能住上这样的房子,以前做梦也想不到啊。

  等东西厢房都也起来了,天气就冷了。

  杜榆这几个月都是跟着爹和大哥二哥读书的,杜有忠趁着这段时间,亲自教导了两个儿子的学业,每天都没有丢下。

  杜榆他们家明年开chūn就要走,去青阳县,杜老爷子和齐氏是死活不去,觉得还是老家的好。

  杜有贤现在没有自己做豆腐了,因为已经没有那个必要了,只要他还在这个家里,没有和爹娘分家,这做豆腐的事儿,就不成了。

  所以有得就有失,不过杜有贤现在也在帮着找长工,负责给长工这边盖房子。他只是监督一番。

  地里的庄稼活儿也是从来就没有丢过。

  家里的条件越来越好了,齐氏手头上也放松了,这儿子和让媳妇要自己额外赚的钱,她都不要了,不像以前还要上jiāo一半。

  主要是她地里的收成,比以前要多多了,所以根本就不在乎那三瓜两枣的。

  另外还有几个铺面的租金收入,高氏心里还是想自己推豆腐卖,这样赚的钱都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