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榆儿那丫头给我记账,从今儿起,每天的花销,我都要记得清清楚楚的。”齐氏知道现在开销是越来越大,光靠脑袋记是记不清楚的,好在孙女儿是读书识字的,记账这方面也还行,从她记了礼单就可以看出来。
“奶奶,既然要记账,那把您现在手头上的东西都给记下来,然后要花的时候,再写到开支那一边,这两下里一比较就不会出错了。”杜榆提议道。
她奶奶的屋子里,已经堆了好多别人送的礼,现在最好盘点一下,还有齐氏自己的东西,“奶,你的东西要送人给人,到时候也心里有数啊。”
齐氏点头,“你说的对,我是该这样了,但是你要是跟你爹娘走了,我一个老婆子,大字不识一个的,到时候也看不明白。”
“不是还有我爷爷吗?等过几年,樱儿也长大了,让她也帮着你呗,再有,我大哥也快娶媳妇了,都能帮着你。”杜榆笑着说道。
想现在这样,奶奶这边应该可以买一个丫鬟伺候了,但是齐氏自己不同意,觉得自己有手有脚的,gān啥要买个丫鬟来?那样她也别扭,还要花钱呢?所以坚决不同意。
既然她不同意,大家也没有别的话说了。也有说雇人过来帮着做饭的,但是齐氏却觉得她有儿媳妇呢,轮着做饭都够够的,还要请人做饭,那不是让这几个儿媳妇都变懒了?这可真不成!
于是虽然杜榆家里是举人老爷家了,却一个下人也没有的。
还是一大家子的人,只不过在吃穿住上比别人好多了。
“成,就按照你说的办。”这丫头说的主意都不错,于是他们又盘点了好几天,才把东西都登记在册,杜榆发现这东西还真是多。尤其是料子,特别多,都是别人送礼送过来的。
现在的他们,也不能再把这些料子拿出去换钱了,那样别人肯定会笑话的。所以齐氏觉得,这当了举人的娘也有当举人娘的不好处,啥都要充面子,花销也大了起来。要是以前,她说不定就能把一些料子给卖了出去了,现在却不能了。
“奶,这料子既然不能卖,以后也可以当成礼送出去,其实是一样的。奶奶你也可以多做几身衣服,换着穿。有的料子搁久了,颜色就不新鲜了。”
“你以为你奶我不知道啊,这不是那些大户人家的老太太,就喜欢把东西赏人吗?觉得那样好大的脸,财大气粗,但是咱本身就是庄户人家,装不了那个样子,东西再旧,我留着也是自己的。”齐氏才不会那么大方的随便送人料子呢。这玩意儿,到时候就是旧了,她给村里谁家过喜事儿送过去,也是有面子的,所以根本都是有用处的。
☆、96 有想法
陈氏回了一趟娘家,她娘知道了她现在每个月还能有一百人的零花钱,不由得心里欢喜,“你算是掉进福窝里去了,这样的人家,在这附近,打着灯笼也找不着一家呢。你可要惜福。”这不都成了大户人家了吗?还真是那么一回事儿。
现在女儿住的房子也是一等一的,果然当初没有看错人家!就是,“你也抓紧了,赶紧生个儿子,虽然你婆婆已经有了孙子了,也不稀罕,但是女人家啊,没有个儿子,在婆家就比别人低一头。眼看着你那大伯子一家越老越好,保不齐别人就会打上你们家的主意。”
陈氏道:“我知道了娘。其实我想着,是不是我们分出来好一些。”
“你这丫头,你说的啥话?这个时候分出来,你疯了不成?你分出来,你们咋过?你公公婆婆能同意?你没见着你那二伯子一家子分出去了,现在他后悔都来不及了?赶紧把这个想法给我打住!”
“娘,你先听我说啊,我们早晚是不是就要分出去的?等公公婆婆不在了,那时候我们总不能还跟大哥大嫂他们一起吧,没有这么好的事儿。而且我们这和二哥二嫂不一样,他们那时候是自己想着过好日子才分出去的,我现在说分,也是为了不拖累大伯子一家,根本就是两回事儿。而且,我想的是,我们主动分出去,到时候有全也能开个卖家具的店铺,这赚钱不是更容易了?”
现在在一起,因为大伯子是个举人,身上有功名,就不好开铺子,说出去不好听,要是分家了,就不属于大伯子那一家了,开铺子就没有啥影响,加上还有大伯子当靠山,这也不怕那些地痞无赖了。
陈氏也打听了,好多有钱人家不都是这样的?当官的自己不能做生意,就要么自己出本钱,请了人给他管着,明面上是那管着的人的铺子,实际上人家可以分成,照样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