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叶也可以再送人的,这种茶叶很贵的。”杜榆说道。
雾峰毛尖,这东西一斤也挺贵的,以前在锦溪书院,去楚院长那边,他们家平常喝的就是雾峰毛尖。
“要不,我爹去青阳的时候,我们带一些过去,也免得再买了待客了,这样不是就省了一笔钱了?”杜榆提议道。想着这个主意奶奶肯定会答应的。
因为他们要买东西,也是花家里的钱,这个可以代替买了,在奶奶心里就是省钱了。
果然奶奶皱着的眉头就舒展开了,“也好,这里面的东西也多,你们都选一选,能带过去的就带过去,免得再到那边花冤枉钱。”
忙过了腊月二十三,年就更接近了,基本上给别人的年礼也都还完,齐氏和杜榆都松了一口气了。
杜榆想着,自家和别人家不一样,不如明年多种一些本地的菜,到时候做些酱菜或者gān菜之类的,送给别人,说不定更好一些,能过来送年礼的,家里都不缺那个钱,送一般的东西,反而不稀罕,这要送就送的是那个心意。
这个容以后再说。现在的新房,正房的屋顶还放了两块明瓦,就是那种看起来有些透明的瓦,这样光线就足一些,白天就更敞亮。
这个时候,还没有出现玻璃呢,所以不指望玻璃带来光明。就是这明瓦,杜榆也不知道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白,但是不太透明,比普通的瓦要亮多了。
但是价格也比普通的瓦要贵。
不过能让屋子这么透亮,也是值得了。
今年他们三兄妹也没有去卖对联了,因为大家都知道了他们兄妹三个是哪家的,现在自家爹又中了举人,再去就不合适了,所以才趁着自家爹还是秀才的时候,去了几次,锻炼了自己。
家里料子多,齐氏这次也不小气了,让每个人过年都一身新衣服,不过这做衣服,还得是自己做,谁还有那个闲钱请别人做?那是不可能的!
高氏想到了娘家的娘,也是好久没有穿新衣服了这料子这么好,能不能?又怕婆婆那边知道了不乐意,说自己补贴娘家。
正在这个时候,胡氏过来了,给他们妯娌三个一人送了一块青灰色的绸缎料子,让他们给自己娘家送回去,好歹也是一片心意。“放心吧,都跟娘说了的,她也同意了。”胡氏笑着说道。
++++++++++++
作者有话要说:陈氏的想法不能说不对,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她是想自己独立赚钱,和当初二房刘氏为了摆脱一家子累赘单独享用女儿的卖身钱不一样。
还有那个明瓦啊,小时候俺还见过,就好奇是用什么做成的,太阳光一照,特别亮。
☆、97 新的一年
三十上坟,这次包括杜大爷,杜有良,都早早的等到了杜老爷子这边,一起去给祖宗上坟。
毕竟杜有忠这个子孙如今有大出息了,先前中了举人,过后不久,就把祖父祖母的坟给好好的修整了一番,还种上了青松。
人往往在发达的时候,都会想着光宗耀祖,自家的祖坟肯定也是要好好修一番的,当时杜有忠中了秀才,也说过这个事儿,可是后来却是因为要去书院教书,杜有忠不在场,所以就没有特别的休整,这次杜有忠中了举人了,留在家里的时间也多,且还修了房子,所以这坟也一起给砌了一番。
张氏虽然酸溜溜的,因为毕竟按照排行来说,他们这一房才算是长房,按说修坟也是他们家的事儿,可惜现在被二房给抢了风光了。
又觉得这祖坟只保佑二房的人升官发财,一点儿也不关照他们大房,心里就很生气。
可是真要她拿出钱来修坟,她绝对是不乐意的,所以还是二房这边给修了。
隐隐的,这群人中间,就是杜有忠走在前面了,杜老爷子和杜大爷因为是长辈,稍微靠前一些,不过杜满仓和杜丰收都是跟在后面,毕竟杜有忠现在是举人老爷。
两个人心里都有些复杂,以前杜满仓是长房长孙,很是得了祖父和祖母的喜欢和看重,只是几十年过去,境况不如人,什么都比不上人家了!
三十上坟,倒是没有说女眷不能去,所以杜榆他们也是跟在后面一起上山的。
杜柳和杜桃也都过来了,不过杜柳看大爷家的几个堂姊妹都围着杜榆转,这心里可不好受了。
杜柳现在十二岁,明天就是十三岁的年头,人大了,要说她后悔没有,肯定是后悔的,眼看着这边越过越好,而且大伯还成了举人,就是秦员外家里那边,也都有些巴结这边的意思,这还是她小姨跟她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