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他们一家子还住在客栈,就说道:“客栈那个地方住了多不好,今天就在县衙歇息一晚上吧,明天我们直接派人把你们的东西拿过来。”
不过好说歹说,杜有忠他们表示,今天晚上都这么晚了,也不麻烦大家了,还是先到客栈,第二天会直接来县衙报道的。
齐大人听了也点头,齐太太才没有说什么了。
从县衙出来,杜榆他们几个都忍不住要笑,这拐子可真够悲催的,竟然因为那样的原因,被人逮个正着,不过那拐子也是活该,以前肯定也拐卖过人,弄得多少人失去了孩子?
让多少孩子进入了火坑?
听说还有人把拐到的孩子剁手跺脚,装成乞丐行乞呢,这简直该下十八层地狱去!
“你们几个,也别笑了,今天这事儿多危险那,要是那拐子突然醒过来,你们几个,哪里打得过人家?”胡氏要教训教训几个孩子!
杜二郎忙说道:“不怨大哥和榆儿,是我先看到的,就是觉得好奇怪,咋大半夜的还背着一个大麻袋。”谁知道后来是那样的呢?
杜大郎也说道:“也不怪二弟,是我没有带好他们。”
杜榆也说道:“娘,不怪大哥和二哥,当时,我也觉得没有啥危险,所以才那样的。”
胡氏叹气,“你们这一个二个,都不怪别人,难道怪我?以后千万别这么直冲冲的去了,起码自己要安全了,才能管别人的事儿,知道了不?”
三兄妹都点头。杜有忠就不说啥了,第二天,很早,县衙里就派人过来,来给杜有忠他们搬东西。
青阳县的县学是在县衙旁边不远的一处房子里,要是隔得太远,也不方便县太爷管理啊。
何况,这里读书的不光是秀才,还有一些县上有势力的人家出钱在里面读书的人。
县学里有一个教谕,两个训导。当然,教谕是总领事的,训导跟助手差不多的兴致。
其实能,能中了秀才,当了生员,这学问都挺扎实了,有些人呢,中了秀才,也不会在县学里上学,胡鑫这样的,是因为云阳县的县学和锦溪书院是一体的,他最开始在锦溪书院读出来的,所以以后也没有那个必要再锦溪书院继续读。
而青阳县就没有什么出名的书院,一般要么是私塾,要么是自家请的人专门教人的。
县学里要上学,肯定是不严格的,有时候还可以不用来上学,说是管理这些秀才,也只是登记在册,主要忙碌的是,到时候这些秀才要参加乡试了,让人去提醒或者举行一些类似与模拟考试的考试,来看看这些秀才的水平。
像杜榆的爹,中了秀才,就直接去锦溪书院当先生去了,只是在要去乡试的时候,县学里的教谕才会通知他,该注意的事项和需要领取的凭证等等。
简单点说,杜有忠目前的工作,就是整理这些秀才的档案和文章之类的,然后教谕规定的时间内,给这些来上课的秀才讲一讲课,宣传宣传县衙里下达的jīng神文件。
毕竟人家都是有了功名的,qiáng迫也不是什么好事儿。所以这样算下来,杜有忠的时间真是充沛了,跟在书院的时候,根本不一样,不用天天都要上课教书了。
另外,县里还有几名廪生,每个月都可以到县衙里领廪米和一定的银钱,这也需要县学这边登记在册。
不过呢,最忙的时候,应该是县试的时候,青阳县下面的学子们,要考秀才,第一关就是到县里参加县试,通过了县试,才能去州府参加府试。
这县试的题目,就是教谕,还有训导,加上县太爷联合出出来的。
所以嘛,别看训导不像教书先生那样忙碌,但是也有一定的实权。
杜有忠是chūn天过来的,接着就要开始准备县试的事儿。这是一年之中的重中之重,不得不重视。
杜榆他们被安排在了离县学不远的一个四合院里,这院子里不止他们一户人家,还有另一户,是另一个训导的家人,那个训导名字叫做王学海,也是举人出身,年纪有四十来岁了,比杜有忠大个几岁,人家都叫他王先生。
王先生的的妻子和儿女都在这边,占据了四合院的坐北朝南的正院,这也是没有办法争的事儿,谁让他们是后来的呢?
王学海也是三十几岁中的举人,不过人家中了举人后,还纳了一房妾室,也跟在身边,他妻子给他生了一儿一女,女儿早早的嫁人了,儿子年纪和大郎差不多大,没有跟在王学海身边,是跟着王学海的女婿做事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