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有忠秋收完毕,也去了一趟陈州州府,是要往上jiāo粮食和税收的。
新官上任三把火,一般的老百姓对官府是敬畏的,没有拖着官府的税不jiāo的,宁可借钱借粮,也是要教的,毕竟这是朝廷的事qíng,他们哪里能反抗?
而那些地主大户的,当然也有拖延着不肯jiāo的,杜有忠就让陈典史亲自去催,陈典史正愁是找不到效忠的机会,这gān活儿可积极了,就算是以前常常给他钱的人家,也被他拒绝了。好歹最开始也表现一回。
何况,你有这么多的钱,gān啥不jiāo税呢?这不是让县太爷发火儿,让他们都不好过吗?
而且陈典史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出来的,这杜有忠在朝廷上是有人的,得罪了他,没有好处。
不过要是杜榆听了陈典史的话,就纳闷了,她怎么不知道自家和京城那边有啥关系?
主要是,一个新科进士,就能得到一个县太爷的差事,这中间要是没有人周旋,那是不可能的。
这是杜有忠和王师爷想的法子,欺软怕硬是很多人的通xing,到了一个新的地方,地头蛇肯定是要出头的,你一个什么背景也没有的县太爷,太容易让人拿捏了。
所以王师爷就稍微透露了,自己的东翁在京城有些关系的意思。
这样的话,反正是越怀疑越当真,而且,他们确实是有点关系,不过是楚家的关系,但是楚家和京城里,有些人就有关系的。
而这边的人,也不可能为了这么一点儿事就还专门去京城里查一查的,所以就有了那些传言。
只要他们自己不当面承认,能够借着一点儿这种势头,也是不错,等在这地方熟悉了,已经确立了县太爷的威严了,那么这些刺儿头就该安静了,知道谁是得罪不得的。
人都喜欢欺生,特别是那种觉得高人一等的人,尤其这样。
不过,县衙里的差役也不是吃gān饭的,他们的俸禄可是从县衙里拿的,其中一部分也是要靠税收,所以这些不jiāo税的人,那就是在断了他们的俸禄,让他们要面临责罚。就是他们的对头呢。
杜有忠从陈州回来,把正朝这边赶得大表哥胡鑫也带过来了,直接安排在后院第一进的东厢房,胡氏很是高兴,也没有忌讳,让他们表兄妹见了面,当然,是当着大人们的面见的。
胡氏还表示,以后她大表哥的衣服鞋袜,就是要杜榆负责了。还不能偷懒。
表姐胡玲也嫁过去了,陪送了几十亩地呢,在他们胡家棚,可是第一个人,表姐的婆家看胡家这么大方,心里绝对是高兴的。
反正总得来说,表姐嫁过去了,就是不靠婆家也能吃穿不愁的。
杜有忠把胡鑫叫过来,是为了让他把县学给支起来的,这边读书人少,能考上秀才的更少,机会没有几个,这还是最近几十年的成绩。
县学是形同虚设。
所以这边的县学,就不是生员才能读的了,在彭泽县,乐意过来读书的人,都可以进来,当然,你得jiāo钱。相当于一个公办的私塾。
但是杜有忠还准备举行一次类似与摸底的考试,凡是想来考的,都免费过来考,官府提供笔墨。
如果成绩在前五的话,就可以免费到县学里读书了,这些他都是要jiāo给胡鑫来cao办的。
前面说了,杜有忠教人很有一套,既然这边贫瘠,那么从这教学一方面,能做出点政绩来,也是不错的。
☆、159 策略
云阳县那边,许大人就因为自己的辖区内出现了两个进士,而得到了升迁的机会,他这边,不说中进士什么的,至少得出几个秀才。
人那,多读书才能明事理,才能更向往与教化。
杜有忠去陈州那边,除了jiāo税,也是为了禀报这个事儿的,而且,给胡鑫安排了教谕这一职。如果他有空,也会到县学里给学子们讲讲课的。
胡氏倒是有些担心,怕胡鑫年纪轻,到时候撑不住场面。
杜有忠说胡氏想多了年轻人正该多锻炼锻炼。而且还有王师爷呢,王师爷是个宣传能手,把杜有忠的那些成绩给宣扬了一遍,什么在锦溪书院教过书,他教的学子里面,好多都是中了童生了,
而且还教出了一个秀才,一个举人,另外杜县令的小儿子,也极有可能中秀才。
反正意思就是表示,有他们县令在,这彭泽县肯定能出几个秀才的。
先把有钱人家的少爷给忽悠过来,解决了钱财的问题,毕竟这县学上面拨的款,是不算多的,只有‘劫富救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