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齐氏发话同意了,杜有贤和高氏都很高兴,齐氏道:“我提前说好了,这是咱们一大家子的生意,不能就当成是一家的,谁要是这样想了,我和谁没完!平时都要一起gān活儿,我也不是小扣儿,大家做的好了,以后咱们的日子才能过的更好。谁要是觉得这是他小家的事qíng,那就给我滚蛋!”
“娘,我们都听清楚了!绝对不会有那个事儿的。”杜有贤几个赶紧说道。
高氏也没有别的话说,她也没有分家单过的心。
杜老爷子对这些不发表意见,今天都知道大家要大扫除,所以来请杜老爷子写对联的都没有上门,不过杜榆知道,这一直到年三十,都有人请自家爷爷写对子。
因为天气冷了,所以家家都会烤火盆,四四方方的一个木框架,上面是个铁盆子,有钱的人家是烧的烧好的炭,没有钱的人家,就用柴火烧。选那种又大又硬的木头疙瘩,往往能烧一整天都不歇火,只是烧柴往往会把墙给熏黑,所以要固定一个地方,这个时候,就有熏腊ròu出现了。
把ròu块系在烧火盆的上方,不去管它,每天都会熏着,时间长了,这腊ròu就成了,而且味道特别的好,自然,不像那种专门找柴火熏的,没有这种自然的味道。
老杜家从开始烧火盆的时候,就在上面挂了好几块了,去年的早就拿下来吃了一部分了,夏天的时候,吃的是最多的,那时候,熏腊ròu都还在滴油,用青椒和腊ròu一起炒,那个味道啊,想一想都流口水。
“也就只剩这一块儿腊ròu了,三十的中午饭割一块儿,好歹是个意思。”齐氏都在和两个儿媳妇商量这除夕的团年饭了。
家里煎炸东西,都开始忙活起来,还有蒸包子,过年的时候,饭不够,可以用包子代替。简单又省事儿。
杜榆这几天,都一直在当烧火丫头,小女娃子天天出去玩算个啥?这是齐氏说的话,不过灶上还轮不到杜榆cao刀,所以这烧火的差事就轮到杜榆了。
杜榆也乐意gān这个事儿,天气冷啊,在灶门上烧火,也不冷,简直是舒服极了!而且,在烧火的时候,火旁边放一两个红薯或者洋芋,等熟了的时候,扒开皮,那个香味啊,真是香飘好几里。
齐氏也不管这个,对她来说,这红薯和洋芋也不是稀罕物,让娃子们吃一些,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又不是专门làng费柴火去烧的。
自从上次杜榆让张氏有些小吃瘪后,齐氏对杜榆的态度明显好了许多。所以杜榆就有了这个福利。自从杜桃他们搬家了后,不知道是不是二婶那边不让她和三郎过来,这好久都没有见到人影了。天气冷,杜榆不喜欢出门,村子里也很少去逛了,小伙伴们在家里都是准备年货的时候,吃是占了第一位。啥时候,小伙伴们最惦记的就是吃啊。
☆、21 礼尚往来
“爹,今年团年叫不叫二弟他们?”杜有忠作为长子,这个问题他该考虑,别人不提,他得提。
杜老爷子想了想,说道:“算了,还是叫一叫吧。”
齐氏听了说道:“叫什么叫,人家未必乐意过来,热脸贴冷屁股,gān啥?”
齐氏一向是这个脾气,对老二那边一直是心气不顺,觉得反正现在大家都分得清清楚楚了,gān啥还求着你来啊。
不过杜有忠还是要过去问问的,结果是杜三郎带着杜桃过来了,“爷,奶,我爹娘说,今年我们自己过年,就不过来了。”
小娃子过来说话,总不能跟他们发火,等杜三郎和杜桃走了之后,齐氏就骂道:“你们一个二个的稀罕人家,人家不稀罕你,看,人家都说了,不跟咱们一起过年了,生怕咱们贪他们的好东西!以后再给我说这个,就别认我这个娘!”
都听说刘氏从秦员外那边得了不少好东西,也都说杜柳在秦家混得不错,还有说,杜柳还忠心救主了的,所以现在是在秦家越混越好,连带的杜有良那边也越过越好。
还有人说他们这把二房分出去是吃了亏,要是还在一起,这秦家的好处,他们不也得了?
屁话,就是再有好处,他们也不乐意得这种好处,卖女儿和孙女,有什么好的?也就老二他们还洋洋得意,觉得找到了好营生。
不过看三郎和杜桃的穿着,也确实是好料子的衣服。
杜有忠这边对杜有良过的好,也没有什么羡慕嫉妒的,总之是分家了,他能过的好,也是他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