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暗花明又一村_作者:李好(331)

  还有这县城里,谁家商铺每个月不给你上供?你以为杜大人都不知道吗?而且,你最后做出来的事儿,你心里明白。所以别再怪别人了,好好想一想你本身,你自己做了什么事儿。”

  “我做的这些事儿,还不是为了你们,你竟然这般看我?”

  “真的是为了我们吗?你那些小老婆呢,穿的戴的都比我这个huáng脸婆要好,你什么时候见过?

  可惜你从来都说,已经给了我正妻的位置,那就是对我最好的赏赐了,你以为是最好的,所以就就合该那样吗?

  好了,说这些又有什么用,那些不过是让我们彼此心里不痛快了,你之所以会这样,还是因为你把杜大人看成了是你一样的人,你自己心胸狭隘,所以觉得别人和你一样,我已经问了,凡事咱们彭泽县的人,都可以参加一年一次的县学考试,老大读书还不错,我也能供着他好好的读书了。这事儿,我就是拼了命,也会把这事儿给办好的,你就不要cao心了。”

  “你这个蠢女人,老大有我这样一个流放的亲爹,你以为他能参加科考啊,你真行啊你,蠢女人!”

  “为什么一定要参加科考?我只是想要老大成为一个读书人,明白更多的圣人的道理,所以真的是你想多了!”陈太太直摇头,这个男人,到了现在,也只是想着关心儿子科举的事儿,可是世上也不是只有走上科举这一条路,而且读书是为了更好的明白事理,她目前只希望儿子能学会做人的道理,而不是像他爹这样,一点儿担当也没有。

  而陈太太直觉,杜大人那边并不会因为自己丈夫的事儿,而不让儿子进县学读书了。

  ☆、170 礼物

  现在县学,每年都有一次考试,那就是给全县的读书人一个机会,凡事考试能入了先生的眼的,都可以在县学里读书,而这些人是少之又少。

  本来按照杜榆的想法,是不够资格入县学的,可以先到下一级的书堂读书,但是这下一级的书堂办起来,那人力物力都不足,彭泽县现在还没有那么多的‘师资力量’,所以杜榆也只能是想一想罢了,如今还是只能办好县学为主。

  毕竟不可能把彭泽县的所有人都给囊括在内,难道还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那是整个朝廷的事儿,光一个彭泽县也办不成,所以这步子是迈不到那一步的。

  觉得这个人可怜,那个人也可怜,反过来,你就是个可怜人。

  而且有的人并不希望别人可怜他,觉得那样是对他的侮rǔ。

  所以县学的竞争越大,想来县学读书的人就越多。

  连海文这个新鲜出炉的秀才,现在都在县学里当临时工,有时候也要教师弟们呢。

  不过,海文自己是很高兴的,就是海文的父母,也觉得海文能在县学里教书很是骄傲。毕竟他可是十几年出来的一个秀才,还是县学里教出来的。

  谁不知道,彭泽县,现在最出名的就是他们的县学了?能在县学里当差,那就是个能人!

  杜榆有时候会想,这说不定啥时候,这县学就可以办成跟锦溪书院一样的书院了,那样岂不是受惠更多的学子?

  杜有忠笑了,说道:“这恐怕是几十年后的事儿了,几十年后,有人能记起我们就不错了。”

  “爹,大家肯定能记住您的,这彭泽县也有县志呢,爹你这个事儿,县志里肯定是会记录下来的。”

  “但愿如此!虽然说最开始爹是为了捞政绩,不过真正的把事儿办下来了,也觉得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也是不错的。这边的老百姓也很朴实,你只要给他们做了一点儿事,他们就会铭记于心。”

  对付陈典史,未尝不是因为有人过来告状,说这陈典史在收粮的时候,弄虚作假,而且越来越严重,如今倒是不怕前门拒虎后门进láng,什么时候都有这种事儿,但是大部分人都会有自己的底线,不要让老百姓都活不下去才行。

  一旦超出了底线,这就不可忍受了,而陈典史就是已经超出了这个底线了。所以他就悲剧了!

  “爹一直没有问过你,爹和娘把你的婚事给定了,你自己心里的意思。”杜有忠有时间问女儿这事儿了,因为眼看着女儿明年就要嫁人了。

  杜榆说道:“爹,我要是不乐意,你就可以把亲事退了啊。”

  “那是当然,大不了都时候给你舅舅和舅母赔不是。”杜有忠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