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暗花明又一村_作者:李好(363)

  胡鑫听了笑道:“你这说的有些意思。所以除了进六部,在京城衙门里当差,没有几个人乐意的,除非他自己本人的靠山大,也不怕得罪人,不过呢,京兆尹也管着京城的安危,一般人也当不上,所以根本不用替他们担心。皇上不会随随便便的就派个人去当的,除非是他信任的心腹。靠山都是皇上了,还怕别人gān什么?”

  这倒也是个理儿,杜榆发觉自己想的太简单了,尤其是在这方面,和表哥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过完了正月,二月份的时候,皇上亲自去chūn耕,代表国家对耕田的重视,其实就是皇上用牛犁了那么一块儿地,然后各地进京赶考的学子都陆陆续续来了,京城里各个客栈都快满员了,难怪在京城开客栈,一点儿也不会担心会亏本,尤其是这三年一度的chūn闱,那价格是噌噌噌的上来了,绝对是大赚。

  幸亏他们这边有地方住,不然真的跟人挤客栈,那是遭罪啊。

  楚院长也写了几封信过来,胡鑫带着这些新就开始去拜访去了。

  这就是开始走关系和人脉了。

  杜榆自己也没有什么事儿,就尽量的不给大表哥添麻烦,而他爹娘那边也来了新,直接送到京城别院这边的。

  告诉杜榆和胡鑫,她大哥把她娘送到彭泽后,就赶紧回去了,杜榆的二哥和二嫂留在了这里,她爹直接接到了继续当彭泽县令哦公文,也不用来京城述职了。

  所以还要在彭泽呆三年,她二哥和二嫂就在县衙住下来。

  他们一切都好,杜二郎还在县学里帮着教书,直接是个先生,县学现在越办越好,连省城的官员都下来看了。

  至于开书院的事儿,海家和朱家倒是挺乐意的,现在正在商量,杜有忠不过是提提意见,别的事儿他就不参与了。

  毕竟出钱的人不是他,他也只是想把彭泽县的教育提上去。

  又这次还给杜榆他们带了一些海鲜gān活儿,就是送信,也是海家的人送过来的,他们海家在京城也有个海鲜gān货儿店,送信也方便。

  让杜榆别担心他们,他们都过的很好,和胡鑫好好过日子,把胡鑫照顾好,尤其是这又开始chūn闱了。

  至于他们今后的打算,杜有忠也提议了,如果考得不错,那就现在京城呆着,毕竟胡鑫的年纪算是小的,极有可能留在京城里,如果要去六部,估计是从最小的官职做起,能进翰林院是最好的,毕竟翰林院出来的人和别人不一样。

  但是这至少得是进入二甲,三甲基本上是进不了翰林院的,因为那地方清贵,同进士就没有人进去过。

  如果是一甲,不用再考,就能直接进翰林院了,但是二甲还需要考庶吉士才能进翰林院。

  另外一个地方就是国子监,这个比翰林院松范一些,杜有忠倒是觉得胡鑫能够进入国子监教书倒是不错,因为他在彭泽也是教过县学的学子的,应该有一定的教书经验。

  在国子监呆个几年,这能进国子监的,要么是有功名的,要么就是后台硬的,这样,他作为国子监的先生,也能积攒一定的人脉。

  杜榆把自家爹的信给大表哥看,大表哥也很赞同这个事qíng,呆在京城对他现在的年纪来说,是最合适的。

  不过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胡鑫能够中了进士。那样才好说别的。

  日子过的飞快,二月一过,杜榆就要送大表哥去贡院考试去了。

  看大表哥还很轻松,杜榆也就不那么紧张了。

  到了这贡院外面,看到很多人都是有家人送着进去了考场,胡鑫也带着考篮,拿着自己的考试户籍,去了该去的考场,在门口被兵丁们检查了一番,就进去了,杜榆知道大表哥进去看不见了,才领着下人们离开。

  这次一考就要考九天,而且这九天都不让出来的,吃喝拉撒都在考场里面,很是考验人的意志。

  尤其是这才三月初,天气还不是那么暖和,到了晚上,更是有些冷,也不知道大表哥在里面过的怎么样了。

  ☆、186 会试不容易啊

  接下来就是等待,杜榆发觉自己真是吃不饱了,这就是她自己去考试,也不会这么紧张吧。

  果然是考生家长的心,那些有学生参加高考的家长,心qíng是否和自己一样呢?估计都差不多了。

  不过在外面,杜榆还是跟平常一样,huáng大奶奶还专门过来陪了杜榆一天,就是怕她心里急得慌。

  等待的时间,就显得有些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