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奶奶笑道:“要是我有年纪差不多的儿子,就和你家结亲了。可惜,我儿子都长大,快要娶媳妇了。”
杜榆笑道:“这事儿得看缘分,我这丫头看得有些娇气了,我生怕她以后脾气不好呢。”
“你啊,就是瞎cao心,咱们这样的人家,女孩子起码的道理都懂,又不是野生野长的孩子,等读了书明了事理后,什么娇气,哪里有那么严重?
再说,女孩子也就是在娘家十几年能娇养着,等到了婆家,自然就长大了。连我公公都说,女孩是娇客,要娇养着呢,你们两口子都是靠谱的xing格,自然不会养出不好的孩子来。”
王大奶奶觉得杜榆真是cao心过度。元元才一岁多呢,懂什么事儿那。
以后长大了,自然就懂事了。
让奶娘在这边守着,杜榆就回了前面去,和大家聊在了一起,说的都是些很有意思的话。
翰林院的气氛一直很不错,大家虽然不是有多少钱,可是却清高二字少不了。
一会儿饭菜好了,中午的时候,都留在王翰林这边用饭了。
王翰林人家是早上从宫里朝贺回来的,还是jīng神抖擞呢。一点儿也不显疲态,就是王夫人也是一样。
听说以前在乡下种田的时候,把身体给锻炼出来了。
而就在他们这边拜年的时候,宫里也有人过来送东西,这都表明王翰林很受圣宠,是皇上倚重的臣子。
只不过大年初一的,没有那些身份贵重的人过来,不然就是让王翰林这边麻烦了。
毕竟来了这些人,他们都要跟着一起迎接,还要让出上位,还得专门招待,估计宫里的人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只派了内侍过来,送完东西就走了。
剩下的人在心里对王翰林更敬重了,不管是不是因为宫里送东西的原因。
康太太也过来了,她没有带孩子们过来,有人见杜榆和康太太在一起说话就很亲密,就笑话他们,要不要结为儿女亲家。
因为康太太所生的儿子只比元元大一岁多,年龄上也相当。
康太太笑道:“我倒是想呢,不过现在孩子们都小,以后等他们长大了,如果我那儿子还有出息,我才敢到胡家去提亲那,这时候你们起哄,可就不好了,万一我儿子到时候长得不好,那可不就耽误了?”
杜榆也笑道:“你们只会起我们的哄,这事儿,就跟康太太说的,怎么着也得孩子们都长大了再
说那,说不定我这姑娘以后长得五大三粗的,那可就对不起人了。”
娃娃亲什么的,杜榆现在还不要想,一个是孩子们都小呢,这个时候的医疗条件都不怎么好,万一对方夭折了,被说成是命硬那就不好了,当然,也不是杜榆诅咒康太太的儿子,这可是实qíng,好多人家的孩子,长到五六岁七八岁都夭折了的,也不是少数。所以为了双方好,如果不是特殊原因,都不会定什么娃娃亲。而是长大了再说。
☆、第249章 没看见
只是现在大家开玩笑,他们也就开玩笑的给化解了。
杜榆和康太太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今天这样起哄绝对不是平常的事儿了。
大过年的,一般人不会说这个话,毕竟她家女儿才一岁多一点呢,过年的时候也不是提亲事的时候。
说句难听的话,除非是穷的娶不了媳妇,担心孩子长大了没有能力娶媳妇,才会这么小就定亲呢。
或者是两家是姻亲,但是就那样,也得等孩子长大几岁再说呢,这两孩子都才是奶娃娃呢,哪里能现在就定亲?
“别搭理她,她就是心里不舒服,所以才乱说话。”王大奶奶在单独和康太太杜榆在一起的时候说道。
杜榆和康太太也知道,他们的丈夫如今的差事,眼红的人多的是,尤其还能和皇上近距离的接触。
翰林院虽然说清贵,但是看着他们眼红的也不在少数,男人们还能克制,女人们呢,就有些人克制不住了,说些酸话之类的。
就像今天,把他们比喻成穷困人家,儿女都是不好找亲事的,非要定娃娃亲的。
这话别人也听不出来有什么不对的,看那,康太太和胡太太关系多好,让他们定个娃娃亲,关系不是更好?
但是这京城里还就是这样,很少有人定娃娃亲的,那人在京城里好歹也呆了几年吧,别说不懂这个规矩。
杜榆笑道:“自然是不生气的。”因为不值得,除了说几句酸话,她还能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