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那天,那丫头就鬼鬼祟祟的,我的丫鬟看到了,然后一查,她竟然在外面买了一些那种迷幻药,咱们家对这药,都是禁止的,我不能让这样的丫头以后祸害人,所以就让人给绑了。”
“大嫂,我觉得你做的好!这样的丫鬟,就不该留着!现在逮住了这人的把柄也好,大哥上司那边也好jiāo代了。“毕竟还要在官场上,得罪了上官也不好,以后日子就不好过。
这丫鬟自己不好好过日子,想要下药什么的,那就是个把柄,想来大哥的上司也不好说什么了,以后也不会再送什么丫鬟之类的。
毕竟他送了一个,这人就出问题,也没有那个脸面再送了。
楚芳芷就知道小姑子是个明事理的,一说就明白了。
所以在舅舅家,过的是很开心。
过后,那丫鬟就被卖出去了,不知道去了什么地方。
原来没有出现在他们这几家的丫鬟爬chuáng事件,现在也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果然是什么都是水涨船高了。
杜榆想着,以后还是要制定严格的规矩,不然松松散散的,下人们没有一个害怕,还不是想gān什么就gān什么了?
chūn天到了,杜榆用手头上的钱,又买了一个庄子,这个庄子是京郊的,以后就留给元元吧,毕竟这里面还有自家爹出的二千两银子呢。
顺天府也会举行秀才考试,杜大郎作为顺天府的官员,也是在这个时候忙碌了,而胡鑫也作为京城秀才考试的陪考官,离开家里好一段时间。
考试的时候,这些陪考官是不能出来的,防止考试题目泄露了。
幸亏自家和娘家都没有什么要考试的人,不然还真的要避嫌。
至于那太学的学生,要是避嫌,那不知道要避到什么地方去了,因为独有中国就是太学的博士,总不能因为这个就不让太学里的学生参加考试了吧。
而杨大人的孩子,人家是回到原籍去考试了,去年的时候,杜有忠指点了他大半年,杨大人就让自己的孩子回去试试了,好在杨大人的老家离京城不远,也就是两天一夜的路程,不需要过年前就赶回去。
所以在过年后,开chūn了,快要县试的时候,杨大人就让自己的小子回去了。
然后好消息就传来了,杨大人的儿子竟然通过了县试。
可把杨大人给高兴坏了,因为他本来也不指望自己的儿子在科举上有出息的,大不了以后给他捐官了,但是如果能自己考上,那不就是太好了,也让人看看,他的儿子,不是糙包,也是能成才的!
这消息传来,杨大人直接就提着礼品到了杜家,表示了自己滔滔不绝的谢意,要不是有杜博士,他家小子也没有这个出息啊。
杜有忠表示,不需要这么感谢。
如果不是那杨家小子自己的资质不错,他也不会收,说起来,这是双赢的事qíng。他也不会收那种一点儿资质也没有的学生来教的,杨家小子只是缺乏一个指点他的人,而杜有忠正好赶上了。
但是他这样想,别人可不这么认为,大家都更是相信杜有忠教书很有一套了,杨家小子是去原籍考试的,杜有忠再有本事,也不可能把人家原籍县丞的考试卷子弄出来的,所以杨家小子能考过县试完全是自己的本事。
而且这才教了只有大半年,就有这个成绩,那么要是教自家的孩子,还不是平步青云?
所以更有很多人都上门,求着杜有忠教他们的孩子。
只是人一多,杜有忠就一个也没有答应,不然,答应这个,不答应那个,同样是得罪人。
他们现在最好是都不得罪,况且,通过杨家小子的事儿,杜有忠的名气更旺了,大名气的人,一般有些脾气,往往是很容易让人原谅的,且,拜师的门槛不设高一些,也不像话啊,不然杜有忠以后只能是教学生了,别的什么事儿都不gān了。
别人也不能qiáng迫他,这种人物就不能qiáng迫的,而且更不能用权势压人,有时候这权势也不管用。
人家杜有忠好歹也是国子监的博士呢,不是平头百姓。
你敢随便捆人吗,不可能的!
但是有人就不信那个邪,在数次见不到本人之后,就有人在半道上把杜有忠给绑了起来,非要立bī着人家把自己家的孩子给收了。
这人是定国公家的人,要说他们家也是世袭的爵位,家里根本就不需要什么教书先生之类的,毕竟也有自己的族学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