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榆和奶奶到了白马寺门口,齐氏的眼神更是庄重了,还告诫杜榆,不准淘气,也不准嬉皮笑脸,更不准哭。总之,就是跟着她,话也不准说,心里要诚。
这正殿要磕头上香的还要排着队,可见今天的人是不少,那边还有专门放的功德箱,齐氏带着杜榆在佛主面前郑重的跪下,口里念念有词,然后磕了三个很正式的头。
接着还去了那功德箱里放了十几文的钱,这个钱齐氏舍得,真是舍得啊,要知道,他们平时用钱,哪怕是多用了一文,奶奶就要唠叨好半天,心疼的很。
“好了这下子咱们家的晦气就能去了,以后就顺顺当当的了。”齐氏很高兴。
很多也是祖孙两个一起来的,杜榆还想欣赏一下这白马寺的风景呢,可是齐氏却要赶着回去了,这来回都是几十里,杜榆的脸都要成苦瓜脸了。
这还饿着肚子呢,她也想吃点,才有力气走路啊。
杜榆很想赖着不走,但是齐氏绝对不会吃自己这一套。她忍着肚子的饥饿感,自己手上没有钱,果然很悲催,外面也有一些小摊贩卖些吃的,味道真不错,但是杜榆只能跟它们挥手拜拜。
“还看啥啊,那东西吃了肚子疼!赶紧跟我回去,不然晚饭就赶不到了。”齐氏见杜榆还不想走,觉得小孩儿就是嘴馋,这肯定是又想买东西吃了。
好吧,在奶奶的一向压制下,杜榆很难翻身,她要顶嘴,说不定就是一巴掌过来了,齐氏可不是说不打孙女的人,以前杜柳顶嘴,就被她打过嘴巴子。她是好汉不吃眼前亏,能避锋芒就避锋芒。
在回去的路上,齐氏才拿出了那种硬硬的饼子,杜榆是噎的不得了,就这样,还被奶奶给说了一顿,大讲自己小时候什么都没得吃的,连糙根都吃过的,你这连饼子都吃不了,一点儿也吃不得苦头,反正啊,她这就是被数落的对象。
☆、44 好消息
以后打死也不跟奶奶出去了,这真是要命!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齐氏给佛主上了香,家里倒是没有出什么事儿了。
地里照样是缺水,杜有忠他们兄弟几个,都是趁着白天天刚刚亮的时候,就去挑水。
就说杜榆,也是跟着驴车,在河滩上舀水灌溉庄稼。
这靠天吃饭,根本不可能富起来,能填饱肚子都是困难,可是却不能让农人们把庄稼地给丢了。
何况,在世人眼里,这当农民,可比商人要qiáng多了。毕竟士农工商嘛。
而朝廷的粮食终于到达,盘水镇的粮食价格降了下来,不过对杜榆他们来说,县里发生了一个大事儿,那原来的县太爷竟然被革职查办了,说是官商勾结什么的,头上的乌纱帽就没有了。
都在说,那县太爷的县衙里抄了好多东西,就这次天大旱,他就多收了很多钱财,并且把赋税还给留了一部分。
也就是说,本来大家jiāo的没有那么多,但是这位县太爷在让人收田税的时候,用各种方法,把粮食给多收了,这多收起来的粮食就他自己给藏了起来,换做了银钱。
还有就是因为天旱,县里也请了龙王,这些费用都是县里的富户出的,可是大部分都进了县太爷的口袋里,最后被朝廷派来送粮食的官员给查了出来,直接就给撸了官职。
杜榆心道,这位县太爷不会是因为把朝廷给的粮食都给贪污了,所以才会犯事儿的吧,毕竟前面的那几个事儿,每一任的县太爷都或多或少有的。
要不然就是有人故意要整他这个人,或者他的派系倒霉了。
当官真的需要谨慎那,一个不慎,就是很严重的后果。
这县太爷下台了,对老百姓有什么好处?反正对杜榆他们杨柳村来说,好处还是有的,就是多了一台水车,原来新的县太爷,用了那旧任县太爷贪下来的钱,给做了十来部水车,然后又有各个镇上的有钱人家,看着新县太爷这么的爱民如子,也捐了钱,这样算下来,杨柳村因为人口还是比较多的,所以竟然也得了一台。
新水车安装的时候,全村大部分人都去看热闹了,心里的喜悦是不言而喻。要知道有了水车,就能把河里的水给车到小渠沟里去,再也不用那么麻烦的一桶一桶的去挑水了。
而里正秦德才为了防止大家起哄抢这水,就已经安排了人,按照田离河水远近的距离开始了排队放水。
如果谁要是中间不服气闹事儿,那以后这水车的使用权就没有他们的份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