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暗花明又一村_作者:李好(80)

  不过据说有钱人家,那天是各种隆重,务必要底下的祖先们吃好喝好。

  杜榆没有那个荣幸见识这个隆重的场面。

  七月十五一过,地里的稻谷就抽穗了,眼看着就要慢慢的成熟了,到了八月十五中秋前后,就是收获的季节。

  虽然今天收成肯定没有往年好,但是也还是要收的,比颗粒无收要qiáng,加上这一季没有田税,收多少就是多少。

  杜有忠去了一趟县城,然后杜榆就知道自家爹带了好几本的书,每天抽空又是看又是抄的,开始还以为自家爹是因为没有这样的书,所以借来抄的,最后才知道,这是书坊要过来抄的,并且在书坊都是jiāo了押金的。

  但是这种抄书,却没有杜榆的经书贵,一本也才二十来文钱,杜榆那次的事儿,是可遇不可救,书坊的人可不会做亏本的买卖,所以抄书肯定不会发财,要不然读书人都去抄书去了。

  杜榆的字还没有达到能给书坊抄书的水平,大郎倒是可以帮忙了。两父子都是悄悄的在做这个事儿,瞒着杜老爷子呢,因为知道杜老爷子是个什么xing子。

  “我看你爹啊,是想把书给拾掇起来呢。”胡氏跟杜榆感慨。

  难道爹还想去考一考?毕竟也跟着爷爷从小学到能出去gān活了,可是却一次都没有去考过,这对读书人来说,未尝不是一个遗憾。

  以前爹是为了整个家在gān活儿,如今是这个光景,找活儿也不好找,他的差事也没有了,所以这个想法也起来了?

  抄书既可以练字,也可以温习以前的书本,还可以赚一点儿钱,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爹身上还有帐房的事儿,他是绝对不会去考试的,但是现在没有了,除了gān农活儿,也没有别的事儿,他这个想法就起来了。

  只是要考试,得要钱那,奶奶那边是绝对不可能把钱拿出来给自家爹去考试的,这可怎么办是好?

  荒年,谁家都没有钱。“你cao的啥心?我和你爹会想办法的。”胡氏反正觉得自家的丈夫是得考一次,不然他心里就一直遗憾,原来能赚钱,他也从来不说什么了,闷头为家里赚钱去,现在反正是啥活儿也没有的,趁着这个时间多看看书,多学学,也没有什么关系的。

  况且,她知道自家男人是有分寸的,考一次不成,绝对不会接着考第二次的,从此以后就会死心的。

  但是如果考上了呢?那他们家就不会再出田税了,今年这么旱的,那收的麦子折成钱都全部jiāo了公,如果她丈夫是秀才,那么这麦子不就是自家的?反正就试这么一次,好不好的,也有个了结。

  ☆、47 见闻

  八月十五前后,大家都忙着秋收,杜榆家的水稻也要收起来了,每个人都要下田去割稻谷。

  不过大家看着这稻谷,完全是没有往年的穗大,稀稀拉拉的,估计产量也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

  这是三叔他们几个说的,种了十几年的地,这还是能算的出来的。

  不过因为这稻子收起来了,不用再另外jiāo田税,收起来多少就是多少,大家的gān劲儿还是很足的。

  杜榆是提着篮子在后面捡稻穗,前面的长辈们把稻子都给捆起来,这中间绝对会留下一星半点的,杜榆要捡的就是这个。

  好在没有雨,也不担心突然下雨,然后稻子烂在地里发芽了。

  如果能赶在八月十五之前收割完毕,还能好好的过个中秋。

  到了快中午的时候,胡氏和高氏就会轮流回去给大家做饭,杜榆也会跟回去帮忙。

  gān体力活儿,就要吃点好的,不然力气不大,肚子里没有油水,所以这个时候,齐氏是很舍得用油的,而且也会隔个几天让人去屠户家里割点ròu,好歹有油气。

  托了杜榆上次抄经书的福,齐氏手里的银钱还算宽裕,能时不时的给大家补补。

  杜榆家的稻子很快就收割起来了,不过这中间还发生了一个小cha曲。那边张氏又要和他们这边一起合着来收割庄稼。齐氏这回是死活都没有答应。

  开玩笑,这张氏打的什么主意,她还不知道?平时嫌弃他们人多,这个时候觉得他们壮劳力多,想着使劲的用呢,脸皮子也太厚了!

  加上他们家还有一头毛驴,这完全是给他们那大房来帮忙了,齐氏都已经因为自己的二儿子那边和张氏吵了好大一架,现在要再过去,那是门都没有!

  按照齐氏的说法是,她不稀罕别人帮忙,她儿子多,用不着还要请别人!